二月二的回忆
2017年03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许慎德
  小时候,每逢过年,家里的火炕头上就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年画。
  这是一种较为粗糙的木版印刷画,成本很低,几分钱一张,所以我们那儿称其为“小抹画”,意思是随便涂抹而成的画。它的主要用途就是让草木烟火熏得乌黑的老屋,在新年中显得有生气一些,新鲜一些。
  你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些年画,它虽然简陋些,但内容一点都不俗气。说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固然有点夸张,但说它凝聚了人们的智慧一点都不过分。在我的印象中,家乡的年画每幅都是一个小故事,如八仙过海,哪吒闹海等让人百看不厌。
  在这些年画中,我记忆最深的一幅是关于“二月二”的。画的大意是一个皇帝扶犁耕地,皇后娘娘提着竹篮到地头送饭,画的上方是一行字:“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天下大丰收。”当时,我很喜欢那画的内容,天下大丰收嘛,多好的寓意。但我很瞧不起那字体,歪歪扭扭的,真是大煞风景,可惜了那幅画。后来我接触了书法,才知道那字体是魏碑,民间有人能写成那样,真是藏龙卧虎。
  不管童年的记忆多么遗憾,但是,这幅画让我知道了“二月二”是耕种的日子。
  二月二,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这一天一般在惊蛰前后,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所以这一天又叫“龙抬头”,古称“春龙节”。当然,十里不同俗,节日的名字及活动方式也因地而异,在我们莒北,就简单地叫做“二月二节”。
  虽说二月二是耕种的日子,但这时候的莒北山区,还是天寒地冻的景况,所以耕种是不可能的。过去,这天我们就做几件事,收拾农具,吃糖豆,敲打房梁,在房前房后撒草木灰,在院子里“打囤”——一圈草木灰中间撒一些小麦玉米。
  敲打房梁和在房前房后撒草木灰这两件事容易理解。那时候住的是百年老屋,夏天时常有蛇在屋子里或院落里出没,并时不时地从房梁上掉下些长脚蜈蚣或壁虎,女人孩子见到后吓得打哆嗦,每晚睡觉前都要在床上认真查看。“二月二打房梁,蝎子蚰蜒不下墙”,所以敲打房梁和撒草木灰已成了心理安慰。当然,二月二驱百虫是祖制,在我国大江南北均有。明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这里的“熏床炕,曰熏虫儿”跟我们的打房梁和撒草木灰是一致的。“谓引龙,虫不出也”是什么意思?原来龙是中国人的图腾,二月二在惊蛰前后,人们认为这天恰好蛰龙升天,龙是百虫之首,龙至则虫藏。所以撒草木灰的意思就是引龙驱虫。
  打囤不用解释,就是盼着有个好收成。
  为什么要吃糖豆?我们那里似乎没人知道。后来,我从许多朋友那里听到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很生气,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违反帝谕私自降水,玉帝得知后,将玉龙贬下天宫,压在山下,并立了一座碑,上写:“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来年二月初二,人们发现黄豆很像金豆,于是炒了很多黄豆,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看到人间遍地金豆开花,就释放了玉龙。
  这个故事很感人,我很想得到它的出处,但我翻遍了许多古籍,都没查到关于这个故事的记载。也许有人会说,杜撰的东西,你查古籍干什么?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的许多传说,都来源于生活,这是寻找中华文明的方法之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