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智障孤独症康复学校教学主任韩科新:
为孤独症儿童一直没要自己的孩子
2017年03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邹俊美    

  “2017聊城职场魅力女性”大型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吸引众多优秀女性参与,今天为大家讲述东昌智障孤独症康复学校教学主任韩科新的故事。2006年,韩科新和母亲一拍即合,决心为孤独症儿童做点什么,她放弃自己正式教师工作,一干就是11年,因为陪在校康复训练的孩子跳球,流掉第一个孩子,今年35岁的她一直没要孩子,她总说忙,今年推明年,明年推后年。在她坚持努力下,东昌智障孤独症康复学校越办越好,先后有大约800人进行康复训练,每年都有部分学生进入幼儿园和小学进行正常学习和家庭社会生活。
  放弃正式工作
投身孤独症康复事业

  2003年,韩科新大学毕业后,在冠县实验中学当过3年教师,教的孩子得过全县第一名。当时韩科新的母亲郑卫在冠县妇联工作,接触过几个智力不正常的孩子。母女俩一商量,决心为他们做点什么。
  2006年,郑卫在聊城成立孤独症康复中心。“母亲把她的棺材本我把我的嫁妆钱都拿出来了。”韩科新说,为了学习技术,她去青岛一家孤独症康复学校任教学习。“当时说好了,我母亲先干着,我回来以后,我们一起干,但是为了这个学校,我母亲体重从120斤瘦到80斤。最穷时,她去市场捡过菜叶吃。我回来以后,母亲就把所有工作都交给了我。”
  韩科新说,她跟母亲做的这件事,起初遭到父亲反对。“在冠县有好的工作和家庭,为什么要来聊城为了一群不正常的孩子,做这么一件事。”韩科新说,后来看她越干越好,得到很多家长认可,家人也慢慢开始支持她。
陪患儿做康复
自己孩子流产

  29岁时,韩科新与男友步入婚姻殿堂。一年后,她怀孕了,三个月时,一个患儿非要韩科新陪他跳球。“我拉着孩子,本不想跳,但孩子一跳,带动我跳了两下,出现先兆性流产,医生说要养胎,但那时学校事太多,实在没法躺着养胎,最后孩子流产了。”
  流产以后,韩科新也没休息,身体一直不好,再加上康复学校太忙,要孩子一直推迟。
  韩科新说,孤独症儿童0-9岁有国家补贴,康复学校也主要服务九岁以下患儿。很多患儿9岁后家长放弃做康复,“过两年,我们在街上,碰到原来做康复的孩子,孩子能力倒退很多,当时我们就特难受,从什么都不会,到会一点,放弃了又什么都不会了,再大了怎么办?很多这种孩子不能自理,父母不在了怎么办?”因此韩科新今年想筹办九岁以上的康复班,教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炒菜、下面条、洗车、按摩等,能让孤独症患者自立。因为这一计划,韩科新要孩子的打算,又要往后推了。  
年龄不大却是
家长的知心大姐

  “韩老师就是闲不住,每天忙得团团转。她每天凌晨五点半起床,这么年轻白头发却不少。”康复学校老师这样评价韩科新。韩科新说,她会为每个孩子做一本教案。“因为每个孩子层次不一样,我会给每个孩子做评估,然后针对他做一份教案。”
  除了忙教务,韩科新还要给家长调节情绪,“老师上课没时间,我就要充当‘知心姐姐’。家里有个孤独症患儿,家长压力很大,他们如果跟朋友倾诉,朋友肯定会背后议论,给我们倾诉,他们就毫无顾忌了,一般我让他们先倾诉,然后再开导和引导他们怎么做。”韩科新说,她经常回到家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
  在这些年里,韩科新坚持每年自费外出到各地学习康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老师和家长。康复训练整体水平得到各界领导和家长的认可。韩科新说:“为了孩子们,我和我的团队会坚持到底,哪怕白发苍苍也无憾无悔。”

  在韩科新的带领下,很多患儿康复,家长给老师送的锦旗,让她感到骄傲。
扫码报名参加 “聊城职场魅力女性”评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