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小白云”一部热线坚守13年
服务电话接了37400多个,爱心奉献永远“在线”
2017年03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李怀磊 

  他先后立功受奖40余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感动齐鲁政法人物”…… 
  提起念以新,很多人都不陌生,作为聊城市东昌府区检察院白云民生服务热线办公室主任,他已经扎根白云热线13年,接听电话37400多个,接访7800多起,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2400多件,被誉为“新时期的小白云”。 
  近日,念以新又被评为“全省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凭借雷锋般的奉献精神,他在有限的职责上,展开了无限的服务,使白云热线成为一部时刻连通百姓的正义热线、民生热线、雷锋热线。 
  个人手机成“分线”
24小时接听来电

  3月3日,像往常一样,念以新一早就来到了办公室。上班后,电话开始不时响起。其中,有一个打到了念以新的个人手机上。来电的是东昌府区凤凰街道办事处的一位妇女,她和丈夫离婚后,法院将孩子判给了丈夫,她认为判决不公,想把孩子要回来。实际上,她已经打过好几次电话了。念以新依旧面带微笑,耐心为她解释相关法律法规,直至平复了该女子的情绪,渐渐打消了她的念头。  而像这样打到手机上的群众来电,念以新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几起,有时还是在晚上甚至是深夜。原来,为了能让群众随时能联系到他,打来热线或者来访的群众,只要要自己的电话,他都一律告知。“为的就是让他们找我方便。”念以新说,这是一种相互的信任,无形之中也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13年下来,已经有数不清的群众都有他的个人电话,而且其中不少到现在还一直与他保持联系,有时候遇到了困难,直接打他手机。他的手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白云热线“分线”了。  曾经在帮一位群众协调解决问题期间,由于相距较远,念以新经常用个人手机给这位市民拨打电话联系情况,有时一通电话过去就几十分钟甚至超过一小时。时间长了电话打得多了,这位市民担心念以新嫌烦,给念以新充了100元话费,第二天,念以新得知以后,又给她充了100元话费。 
  念以新有张自制的便民卡,上面除了白云热线外,还有他的电话号码,“走到哪发到哪,不怕别人知道我的号码,打热线的越多越好。”他还有一张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需要帮扶的困难家庭地址,平时一有空闲,他便经常去看望这些家庭。 
把百姓当自己亲人
大事小事他都“管”

  高唐县清平镇孙梁村村民梁玉伟患小脑萎缩,家有一双儿女正上学,打来热线求助。念以新通过协调为他办理了低保,为梁玉伟的儿女办理助学金,并多次为其提供帮助、前往看望。而梁玉伟也深怀感恩,经常向念以新发短信告知两孩子的成绩。 
  东昌府区新区街道库财刘村村民宋先生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孩子没有出生证明,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没上户口。宋先生急得不行,打电话请求帮忙。念以新协调当地派出所,上报上级公安部门,一番周折,终于给孩子上了户口,圆了他的上学梦。   
  但是,念以新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对一些事情也很无奈。群众有情绪的时候,他就甘愿做“撒气桶”。耐心劝导群众,化解群众遇到的问题。“关键是要把群众当亲人,能给群众办大事就办大事,办不成大事就办小事,小事也办不了,就听听老百姓的心里话,说句好话,暖暖老百姓的心。”念以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让念以新感动的是,很多帮助过的群众,他都忘了,但是群众没有忘记他。2013年,东阿县刘集镇赵寺村的赵建海不慎从房顶摔下来,造成截瘫。因为家庭困难,在微博上求助。念以新通过“白云热线”微博看到以后,专门找到了他。给他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并鼓励他一定要坚强生活。在念以新眼里,当时并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两年后,念以新突然接到赵建海的爱人郑金琼的电话,她说进城来买药,赵建海让她顺便给他捎了一些家乡野生的“菊花茶”。拿到这包特殊的茶,念以新百感交集,他心里明白,那满满的一大包干菊花,不知道采了多久、晒了多久。虽然不一定值多少钱,但那是他们的一片感恩的心意。 
热心公益不停歇
捐钱又捐“髓”

  白云热线受理的问题,很多都是检察院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有人认为,大可以一推了之。但念以新觉得,这些事儿在当事人身上,可能就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群众信任你,才给你打电话,这是一种嘱托,是沉甸甸的责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在有限的职责范围内,念以新展开了无限的服务,在岗位之外,处处也都有念以新爱心奉献的身影。  2013年10月,早在之前就已经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念以新,他的血样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筛相符,当红十字会联系并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时,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2014年2月14日,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遇上情人节,念以新住进了济南军区总医院。在做了几天的准备工作后,念以新成功捐献了290毫升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15岁小姑娘的生命,成为全国第400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期间,考虑到老人的情绪,去济南之前,他并没有将此事告知已年愈七旬的老母亲。待身体略有好转后,也怕母亲多想,他拨通了老家的电话。电话中,念以新一直称是因公出差,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两个人说着说着话,电话那端的母亲突然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儿子说:别害怕。 
  听到这三个字,念以新突然明白接着泪如雨下,他知道,这事终究没有瞒过母亲,而早知此事的老人家,并没有阻拦儿子的举动,反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和鼓励他。 
  念以新还先后加入了聊城义工、无偿献血和水滴善行等7个公益组织,平时稍有空闲他便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中去。他还先后资助困难家庭19个,助学捐资13000多元。 
用行动感染身边人
活一天就奉献一天

  从事检察工作28年来,除了扎根白云民生服务热线13年,念以新带领热线人员坚持“有限职责,无限服务”的理念,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还以雷锋为榜样,感染影响着身边每一位同事、朋友。  在念以新的影响和带动下,很多同事都纷纷争相学雷锋做好事。郭保兴、陈勇、张秀云等经常资助贫困家庭,给孩子买衣服和学习用品。苗伟田、赵祖国等同事加入了无偿献血爱心组织等。给山区的孩子捐赠衣物、书籍等更是成了常事。  念以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理解的雷锋精神,就是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就是大公无私的精神,就是传递正能量,传播好风尚,传扬大美德的精神。“我认为,雷锋精神体现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念以新说,人和人之间是互相感染的,当一个人、一个群体的行为影响了另一个人、另一个群体的时候,就会逐渐蔓延到整个社会,带动整个社会崇德向善的氛围。正是因为这些,让他和同事们在学习雷锋精神、为群众办实事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念以新已经在白云热线坚守了十三年,他还会继续弘扬白云精神,努力把白云热线做得更好,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只要我活着一天,就会继续为老百姓奉献一天。”他说。
  ▲ 3月2日,念以新在白云民生服务热线接听热线电话。

◥ 曾受帮助的群众发来的祝福短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