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儿童耳聋为遗传所致
2017年03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5日讯(记者 李榕 见习记者 路龙帅) 3月3日是全国第18个“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防聋治聋,精准服务”。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持证听力残疾人2860人,其中0-5岁的听障损失儿童有124人,儿童听力障碍60%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精准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2周岁的琪琪是一名先天性听觉与语言障碍患儿,目前正在德州市育红聋儿语训中心接受康复语训。“当时,琪琪进行新生儿初筛时未‘通过’,最终确诊为先天性听觉与语言障碍,便开始进行康复治疗,10个多月过去了,琪琪现在已能流利说出两个字。”该语训中心负责人刘女士称,目前,在其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的先天性患儿占比较大,像琪琪一样的先天性患儿高达90%,另外还有部分患儿因外伤所致。
  “儿童听力障碍60%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尤其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占比较大。”德州市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高曼称,若患儿父母听力正常,孩子却出现听力障碍,这就属于隐形基因引起。“早做检测,精准预防,这样的悲剧或许不会发生。”高曼提醒市民,若夫妻双方家庭中,出现过听力残疾人,这对夫妻在准备要孩子之前,可先做基因检测看是否携带有致聋基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