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每天上班坐到办公桌前,很自然地向窗外看去。窗外有一棵很高很大的梧桐树。
春风吹过,桃花、梨花、海棠花先后绽放了,大地回暖,而此时的梧桐在树梢上不经意地便有些许花苞,虽然颜色还是灰土色的。
一夜春雨过后,忽然间树上的花便全开了,紫色的,像一串串风铃,随着春天的和风摇曳,似乎还能发出清脆的铃响,仿佛在告诉我们春意渐深。树干依然是光秃的,偶尔会有一两只灰黑色的麻雀,停留片刻,又倏地飞走了。
梧桐古有青桐、碧梧、青玉、庭梧之称,《诗经》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估计是最早记载梧桐树的文章了,梧桐相传是灵树,能知时知令,有树中之王的美誉。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闻见录》语:“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
很小的时候便见过此树,南方的老家把梧桐叫做泡桐,但很少种。大家都认为这种树生长过快,质地松软,虽是合抱之木,却不适合做栋梁,也就不种或少种了。上世纪90年代有一次出差途经河南兰考时,看到田野间,有很多高大的、成片的泡桐,才知这种植物耐寒、耐旱、耐贫瘠,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这是焦裕禄同志推广种植的,对改良土壤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还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守望着百姓的家园。路边的小作坊外,晾晒着很多梧桐板,其中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做小提琴、吉他等乐器的音箱,很难相信这些松软的木头经过工艺大师灵巧的手,极为普通的木材便能发出悦耳动听的乐曲,一如花铃儿随风摇动的声音。
萧萧秋风过,冷雨梧桐叶,这种凄清景象又成了孤独忧愁的意象。像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触景生情,梧桐被赋予更多的凄愁,大抵是他们历经磨难、孤独、欲说还休心情的真实写照。
听说落地的桐花里有蜜,用手撕掉花瓣后,再用舌尖舔花芯的周围,甘甜一下子就会触发你的味蕾。每当桐花盛开的季节,高大的梧桐树下便是城里放学早归孩子的乐园,风儿拂过,桐花落地,孩子们边捡边吃,乐此不疲,虽不解馋瘾,但这种清香的甘甜却永远镌刻在童年的记忆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