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八极拳研究会会长孙远忠表演八极拳。 齐鲁壹点记者 部景雨 摄
《淮南子·坠形训》有云:“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八极”用于武术,则取意于“八方极远之地”。八极拳拳如其名,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又因为接地气、重实用的庄户拳风格,在民间广为流传。
本报记者 刘伟
师尊吴钟
八极拳源于清康熙年间,据传由癞姓道士传艺河北沧州孟村镇人吴钟。雍正年间,吴钟只身三进南少林,机关暗器无一沾身,一杆大枪南七北六十三省,打遍天下无敌手,被称赞为“南京到北京,神枪数吴钟”。后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发源地。
“现在的八极拳,一般尊吴钟为一世,再往后分支就比较多了,因为传播广,八极拳在中国属于大拳种。”济南市八极拳研究会会长孙远忠表示,“近几年,沧州吴连枝成立了‘吴钟八极拳研究会’,这些组织的成立,逐渐把八极拳推广到了海内外,尤其在国外,八极拳很容易被人接受。”
八极拳动作不多,短小精悍,总共五十来个动作,上手容易。有俗语说,八极八极,脚不离地。初创时期,八极拳还被人视为庄户拳,集中了摔法、缠法、靠法,总的来说,就是靠近对方,然后破坏对方的重心,将对手击倒,是一个实战性非常强的拳种。
尽管初创拳法简洁,“但八极拳五十多个动作衍生出来的动作就非常繁复了。八极拳虽有刚猛的一面,但在出拳接触中都有小的螺旋,用来卸掉对方的发力。”孙远忠表示,“近十年,在不断汲取太极、劈挂、形意拳经验的基础上,八极拳发展迅速。”
传入济南
八极拳在上世纪30年代由著名武术家李赞臣先生传入济南,并在这里广为传播。新中国成立后,李赞臣应聘为济南市武术团体教练、顾问,积极授徒并参加武术比赛。
1953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人民运动会上,李赞臣表演了八极拳、九节鞭,并获优秀奖,同年在全国民族体育表演大会上,李赞臣获九节鞭第一名。1956年在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评奖大会上,李赞臣表演了八极拳、九节鞭并获优秀奖,因独创空中高抛鞭高难度动作,被总裁判长王子平称为“飞鞭李”,并受到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及郭沫若的接见。
在长期习练中,济南八极拳有了区别于沧州八极拳的独特技艺。济南八极拳更擅长使用软鞭,比如九节鞭、绳鞭、三节棍等。在这方面,李赞臣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过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今的济南八极拳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有李老师的18位入室弟子,但不限于这18人。”孙远忠表示,“因为李老师脾气非常好,谁来跟他学拳,从来不会拒绝,所以他的弟子很多。李老师的初衷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一定要把这门功夫传承下去,在他的努力下,济南这边八极拳传承挺活跃,目前在我研究会下在册的人数总共有110人左右。”
挖掘实战
冷兵器时代,打拳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进击,不过在和平时期,它更多被赋予了艺术以及健身的功效。长期被局限于艺术、健身范畴,也让孙远忠产生了很多困惑。
“把我们的功夫拿到国外,老外不认可,因为我们现在的拳种过于注重表演和锻炼,同实用脱节。尽管现在也有对练,但同以前的散手相比,效果还是差一些。”孙远忠说,“我觉得,要想真正传承八极拳的精髓,除了表演、锻炼,还得进一步扩大到实战,在实战中,通过摸索,进一步发展八极拳。”
在孙远忠看来,长期以表演、健身为目的,让打拳成了花架子,“举个例子,一个掌门上台同一个练习散打的运动员实战,如果他没有实战经验,我想不出二十回合,可能就得败下阵来。”孙远忠说,“想把中国武术真正推广到国外,就必须把它的实战功能充分挖掘出来,拳打不倒对方,没有实战效果,就很难得到外国人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