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古战场
2017年04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洪连
  考察距今2300余年的马陵之战,凭吊著名的马陵古战场,是我很久以来的夙愿。这次终于成行。
  车到马陵山地界,山丘愈加起伏,道路曲折,山坡青松苍翠,平添几多沧桑之感。此时,我不禁想起明代李先芳咏马陵之战的诗句:“迥合长堤卫水秋,满怀黄叶荻飕飕。居人近指马陵道,遗碛遥传瓦屋头。昔日孙庞曾决胜,只今草木尚含愁。不知七国皆迷地,犹自停车吊古邱。” 
  马陵山位于郯城县城东10公里处,北南走向,山势北高南低,因状如奔马而得名。该山在临沭、郯城、江苏省新沂三县交界处,绵延60余公里。据《沂州志》记载:“马陵山在州东九十里,与郯城接,状如奔马,直抵宿迁……齐战魏,孙子胜庞涓于此。”
  公元前342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兵攻打韩国,韩国求助于齐国。齐国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直攻魏国国都大梁。魏惠王急令庞涓从韩国回兵救魏,又派太子申为上将军,与庞涓合兵10万抵抗齐军。庞涓闻讯回兵,齐兵早以绕道东撤。庞涓率兵追赶,孙膑采用减灶诱敌之计,将魏军诱入马陵古道。
  马陵古道,北起九道弯,南至嶂苍,全长50多公里。九道弯,山岭起伏,九曲盘绕,长约5公里,东临沭河,西接平原,形势险要。《史记》中说:“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我们来到马陵道,但见古道狭窄曲折,两侧树稠坡陡。在苍松掩映之中,立有几块字体苍劲的石碑,为古战场增添了雄浑的神韵。我置身于狭长的山谷,古道雄风搅动着逝去的历史,松涛起伏映出齐魏厮杀的血浪,漫漫狭谷印证着孙膑“减灶诱敌”之计的胜利。此时,两千多年前的孙庞斗智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也许,孙膑早年随鬼谷子先生学艺期间,就已熟知马陵山一带地形的险要。这里有四周高而中间低的“天井”,有三面环山易进难出的“天宛”,有草木茂密、难以通过的“天离”,有两边峭壁耸峙、中间峡谷一线的“天隙”,有地势低洼、行动不便的“天柖”……真是设伏歼敌的理想之地。于是孙膑继续设疑惑敌,诱庞涓步步进入马陵道。
  夜幕降临,疲惫不堪的魏军追进了沟深林密的马陵山谷,却又不见齐军的踪影。秋风萧萧,山空谷寂,庞涓正在疑惑之际,闻报路旁大树好像有字,便令士兵点起火把。看见火光,齐军万弩齐发,伏兵四起,杀声震天。魏军大乱,死伤无数,前面箭石如雨,后面堵有蒺藜、战车、盾牌等器具。庞涓中箭负伤,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军乘胜追击,俘虏其上将军太子申,大破魏军。
  马陵之战,是《孙膑兵法》的实际应用。马陵山北高南低的地形,符合《孙膑兵法》地葆篇中所描述的“山胜陵,陵胜阜,阜胜陈丘,陈丘胜林平地”的“五地之胜”;而独龙涧,则具有“覆军杀将”的“杀地”地形特征。
  在马陵古道的山溪中,搬动石头,就有可能看到独螯蟹爬出。当地村民说,独螯蟹是庞涓死后变的,这种螃蟹可以为断骨的人接骨。据说因为庞涓的姓与螃字谐音;还因为庞涓在魏国曾加害于孙膑,切掉了他的膝盖骨,所以死后变为螃蟹,用躯体为人接骨来赎回自己的罪过。传说毕竟是传说,但却反映了人们对于善恶的评判和良好的心愿。
  走出马陵古道,放眼郯国古地,沭河南去,浪淘尽千古英雄。古战场上的杀声早已远遁,手握长矛的勇士业已化为黄土,刀剑铜戈也锈蚀于沭河的泥沙,马陵道上的利箭已为历史所尘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