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山东,听听“大家”说了啥
2017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厉害了我的山东”策划后,不少各行各业的“大牛”都通过各种方式,发来对于家乡的情感。其中,有三位“大家”的话语,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马瑞芳、矫健、迟福林,都是在各自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人,他们对于山东也有着别样的情感。“山东的文化源远流长,影响着几千年人们的思维方式。”“我热爱山东,热爱这块土地,希望我们的后辈文学才俊层出不穷。”“山东,我的家乡,今天它经济转型的现实性、迫切性更强。”三位“大家”从各自专业出发,道出了对于山东未来发展的希冀。
  如果您身边有活跃在各行各业的、能够代表山东形象的人,可以通过微博、微信、齐鲁壹点客户端等联系我们。他们可以讲述山东近几年发展的新成就,讲述企业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讲述个人对齐鲁大地的归属感,以及对山东的新期待。
山大教授马瑞芳 山东文化影响了人们几千年
  提起齐鲁文化,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马瑞芳滔滔不绝地列举着山东的“厉害”人物。她说,孔、孟是山东人,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盟主——辛弃疾和李清照是山东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是山东人,最早的一部文艺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出自山东人刘勰之手。“山东的文化源远流长,影响着几千年人们的思维方式。”
  马瑞芳说,古典小说是经过上千年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留下的精华,经典的古代小说充满正能量,读来能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对当下也有现实意义。
  “《聊斋志异》虽是志怪小说,但是蕴含着很多优秀的品格。”马瑞芳举例说,《聊斋志异》中有个主人公叫王成,人很懒但是非常讲诚信。虽然穷困,捡到了也不据为己有,银子在店里被偷了也不怪罪店家。正是凭借这种诚信朴实的品格,得到了很多帮助,从而让王成慢慢富裕起来。“虽然作者说懒人致富,但王成这种敦厚诚实的性格,是我们从中应该要学习领悟的。”
  马瑞芳说,这样的古典小说有很多,要精读细读古典小说,挖掘小说中的道德哲理启示,对现代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报记者 陈玮
《天局》作者矫健 热爱山东,依然热衷写作
  “胜天半子!”在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大反派祁同伟一段慷慨激昂的朗诵,让人们对《天局》这本小说产生了兴趣。其实,《天局》曾是一个在上世纪80年代让不少文学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字。其作者就是山东烟台作家矫健,他也是《人民的名义》的首席策划。
  矫健祖籍山东乳山,生于上海,现长期定居烟台。他曾担任烟台作家协会主席14年之久,著有长篇小说《河魂》等,《矫健中短篇小说集》等作品集。他的短篇小说《老霜的苦闷》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人仓》获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一个小小的师专,师生三人连获5个‘鲁奖’,这在全国范围内都实属罕见。”矫健介绍,鲁迅文学奖的前身是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奖。连同他在内,上世纪80年代的烟台师专(现为鲁东大学),宋萧平、张炜等师生作家连获全国短篇(中篇)小说奖,享有“鲁大作家群”的美誉。
  经过上世纪80年代两获大奖的辉煌,矫健下过海从过商,但最终还是回归了文学。他最后说,“我热爱山东,热爱这块土地,希望我们的后辈文学才俊层出不穷。”
         本报记者 秦雪丽 杨凡
经济学家迟福林 找到转型路子,山东就能实现大发展
  迟福林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同时,他也是祖籍蓬莱的一位山东人。这些年,迟福林一直在研究山东的改革发展。“现在整个国家都在提产业转型,山东如果在产业转型上找对路子,就能赢在这个转折点上,能实现大发展”。
  迟福林说,山东在改革发展初期,很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很多省份后发追赶。“我这次到莱芜考察,晚上也出去转了转。当地一条食品一条街,刚过了8点已经没多少人了。这跟南方一些地方完全不一样。”
  迟福林说,山东转型现在最大的挑战,是产业机构能否抓住政策机会,发展趋势,并且适应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升级。“我们现在经济转型处在一个关键点,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关键是能不能解放思想,把握趋势,加快转型改革。”
  迟福林意味深长地说,山东,我的家乡,今天它经济转型的现实性、迫切性更强。“这次我到曲阜,发现多数历史陈列仍处于平面展示阶段。如果我们用现代科技,能形成一个更好的产品,会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旅游。在这个方面,山东的市场空间还大得很。” 本报记者 张榕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