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变新居,他们过得更舒坦
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175户贫困家庭住上了新房子
2017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去年9月,张国英和儿子祝兴河住进了新房子。
     济宁高新区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实施后,去年9月,接庄街道为86岁的张国英老人建起了4间宽敞的大瓦房,垒起了小院子,还收拾出来一块小菜地。如今,老人再也不怕下雨天了。目前,在接庄街道,像张国英老人一样享受政府出资建房的贫困户共有175家。

  文/图 本报记者 孟杰 通讯员 陈鑫

住上了新瓦房
雨天睡得踏实了

  “这雨下得真滋润。”一场雨降下,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垞河村86岁老人张国英惊喜地发现,院子里去年秋天刚种下的石榴树冒新芽了。现在老人称这雨是“喜雨”,可往年,住在3间土坯房里的她最怕的就是下雨天。
  25日,在张国英老人家院子里的小菜地里,油菜、韭菜都更有生机了。更让老人高兴的是,去年村里送的一棵石榴树也慢慢开始冒新芽,老人叮嘱儿子祝兴河每天都要给石榴树浇浇水。
  宽敞的院子、4间红瓦青墙的大瓦房、厨房、厕所……在这条胡同里,老人家的房子再也不是高出邻居家房屋的一小块“土疙瘩”。“年年如意新春乐,岁岁平安合家欢”,两扇崭新大门的两侧,还保留着过年时候的春联,因为看着喜庆,老人一直都没舍得撕下来。
  “现在赶上下大雨都不害怕了。”4间大瓦房,老人和儿子各住一间,还能腾出来一间放杂物。住上了新房子,最让老人安心的是下雨天也能睡上舒心觉了。“3间土房子,得住了40多年了,不顶用了。”此前86岁的老人带着一个患有癫痫的儿子生活,无力对土坯房进行翻修重建。
  “每逢下雨天村里都会让人去家里看看。”垞河村党支部书记祝金安称,娘俩的住房问题一直都是村里和街道上的挂心事,济宁高新区实施贫困户住房保障工程后,张国英家立即就被纳入了D级危房改造的名单。
  去年7月份底开工,9月初,张国英和祝兴河娘俩就住进了新房子。安装上了大红色的铁大门,贴上喜庆的“福到了”,2017年的春节,娘俩在新家里和和美美地度过。
旧房子翻新后
越来越有家的样

  在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在这次贫困户住房保障工程中,仅垞河村就有15户贫困户家的房子得到了翻修。其中,3户贫困户家的房子为重新建造,12户贫困户家的房子为全面翻修。垞河村贫困户祝兴强家的房子就在这次危房改造中有了大变样。
  “房顶的瓦都是新换的,墙上的水泥、屋里的涂料也都是新刷的。”相比之前的老房子,现在的房子不仅雨天不漏水了,里里外外还都变了个样。祝兴强也趁机把厨房收拾了出来。这个只有父亲和一个精神有问题的儿子组成的家庭,越来越有家的样子。
  垞河村的15户贫困户住上新房子只是接庄街道贫困户住房保障工程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以来,接庄街道就在辖区内展开了危房排查工作。按照重建3万元/户、维修7000元/户的标准为辖区内的17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2016年,在进一步排查的基础上,危房改造的数量增加至100多家。目前,在接庄街道排查出需要新建或翻修住房的贫困户有175家,并已经全部竣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