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齐鲁晚报22年,铁杆读者张秋生:
饭可一顿不吃,报不可一天不读
2017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李德领
    张秋生老人今年80岁,从1995年开始收藏齐鲁晚报,他22年如一日,每天都坚持阅读报纸并装帧收藏,这些报纸他视为“珍宝”,由于老房子要拆迁,张秋生老人便决定将自己珍藏的齐鲁晚报全部捐给菏泽市图书馆,并与26日在市图书馆举行了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上,张秋生老人轻抚着面前厚厚的一摞报纸,像是抚摸着孩子,眼中充满了不舍,“这些报纸陪伴了我这么多年,是我的宝贝,也是我的财富,现在将这些报纸捐到图书馆,总算是有了好的‘归宿’,我也放心,希望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更好的精神食量。”

  看报纸
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张秋生老人是菏泽财经学校的退休教师,也是齐鲁晚报的铁杆读者,从1995年开始购买第一份齐鲁晚报后,便与报纸结下了深厚的感情,22年间,看报纸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他说,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看报纸、收藏报纸,这个习惯他已保留了20多年。
  在张秋生老人家中,齐鲁晚报记者吃惊地看到,他家中简直就是报纸的世界,书架上、桌子上全被齐鲁晚报塞得满满当当,柜子里甚至床上也是一摞摞的齐鲁晚报。而老人家的阳台简直就是齐鲁晚报“博物馆”,靠墙整齐摞着两排齐鲁晚报,每一排都跟记者个头差不多高。
  张秋生老人说,1995年他去济南休养,在街头报刊亭看到齐鲁晚报,便被其精彩的内容所吸引,通过报纸可以了解那个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之后每天下午便去报刊亭等着,遇到喜欢的文章就记下来,以后想看时也能第一时间找到。”回到菏泽后,张秋生老人开始全年订阅齐鲁晚报,从未间断。
  “在我家,这20多年来的报纸,只要你说出哪一天,我都能很快找到。”张秋生老人说,他家中收藏的最早的一张报纸是1995年4月18日出版的齐鲁晚报,当时一份齐鲁晚报才两毛钱。
为找到当天报纸
他跑遍半个济南城
  1997年张秋生老人退休后,读报成为他仅有的喜好,每天阅读齐鲁晚报的时间都在4个小时以上,“饭可以一顿不吃,但报纸一天看不到,对我来说可是大事。”张秋生老人说,有次他去济南,当天的齐鲁晚报被青岛某家企业全部买断后免费送给读者,当他去报刊亭买报纸时,发现报刊亭都关了门,“找不到报纸怎么能行?我几乎跑遍了半个济南,无奈下找到卖报纸的人,他帮忙找到了一份。”
  “由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每个时期的齐鲁晚报又各具特色,一份份报纸就如同每个年代的历史。”张秋生老人说,收藏齐鲁晚报,最大的作用就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很多过去不了解的历史,可以通过报纸去了解,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又可以通过报纸去回味。
  齐鲁晚报记者在张秋生老人捐赠的齐鲁晚报上看到,不少稿件都密密麻麻地做着标记,有的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来,有的用圈画着。在他眼中,他所收藏的每一份报纸都是无价之宝,他希望这些报纸能够得到永久珍藏。
毕生收藏的报纸
有了好“归宿”
  由于小区要拆迁,报纸较多来回搬不方便,老人又不舍得卖,便想到将自己珍藏了20余年的齐鲁晚报捐给菏泽市图书馆,以便让更多的读者看到这些报纸。
  26日,张秋生先生向菏泽市图书馆捐赠《齐鲁晚报》仪式举行,张秋生老人将从1995年-2013年的报纸全部捐献了出来。“将齐鲁晚报捐到市图书馆,为报纸找到好的‘归宿’,不仅可以让更多爱读报的人看到,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很满意。”
  “对于张秋生老人的行为,我们十分感谢。这些报纸我们会好好保管,设立专架,让更多的读者利用好、阅读好,也会叮嘱他们要爱惜报纸。同时张老如果想翻阅报纸,我们提供最全面的服务。”菏泽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张伟胜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