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地之福幸的居栖意诗造打:
2017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鄄城城区。
  老城区将改造为汉代古城 图为古城正阳门(效果图)。
       近年来,鄄城县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带动城市开发建设的龙头和抓手,作为今年城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抢抓机遇,精心谋划,用心破题,严密操作,真正办成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全县棚改工作整体有序推进。
  今年鄄城县棚户区改造,计划完成1.5万余户、6万余人,是鄄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改造。目前已签订房屋征收协议11089户,交钥匙和拆除房屋7532户,其中老城区拆除房屋达到80%以上。
  对棚改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棚改工作。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经常听取棚改工作汇报,及时研究破解棚改难题。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棚改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月调度一次棚改工作,每周深入一线现场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老城区棚改项目,是2017年全县的重点棚改项目之一。老城区棚改项目区域内的居民建筑,多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房屋大都属简单砖木结构,建筑密度大,人口相对集中,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条件差,居民生活质量低。老城大量的棚户区,不仅使整个城区人居环境大打折扣,影响了鄄城整体形象,而且也不利于发展城市经济和招商引资。
  为改善棚户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老城区形象。县委、县政府自去年启动了老城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投资21.2亿元,规划在老城区四周建设安置区,迁移老城区居民后,把老城区建设成具有特色的汉代古城。目前,已与省水发集团达成初步协议,计划在15.6万平方米的老城区,建设面积41.5万平方米的古城。安置区主要采用中式仿古建筑风格,建成后,与下步规划开发的古城连为一体,将全面改善现有老城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有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老城区改造,所属居民盼望已久,社会关注度很高,是一项实实在在的重大民生工程。为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突出抓好了以下几点:
  坚持阳光操作。把依法推进、阳光操作贯穿棚改工作全过程,坚持一项政策讲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评到底,评估结果上墙,复核数据公开,使早签协议的不吃亏,晚签协议的不沾光,赢得了棚改居民的一致支持,做到了快速拆迁、彻底拆迁、和谐拆迁。
  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立足高起点、注重科学性,高水平、大手笔编制规划,使其真正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后人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为此,我们聘请全国知名的北京华诚博远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安置区进行了规划。
  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计划对老城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以汉代建筑风格为主题的古城,占地面积2.6平方公里,中心区域1平方公里,主要建筑有陈王府、戚里、花园、陈王读书台、护城河、城门楼等景点,建成后,将再现曹汉时期的建筑风貌,成为集观光旅游、影视拍摄、商贸娱乐于一体的“千年古城”,以弘扬中华民族古文化,提升鄄城知名度,进一步壮大鄄城旅游业。
  不久的将来,老城区不仅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而且也会让整个县城变得更加美丽、更有文化氛围,成为鄄城人“诗意栖居的幸福之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