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一切”助力岱岳区全域旅游新格局形成
小院办起农家乐,一年能赚18万
2017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通过创新运营模式、发挥“旅游+”拉动力等举措,岱岳区全域旅游大格局、新格局逐步成型。在全域旅游的全新背景下,景区、景点焕发新的生机,乡村旅游异军突起,里峪村民开起农家乐,从年赚6万到年赚18万,收入高了,心情也好了。

  天颐湖打造组合式度假区
全域旅游“袖珍版”落地

  19日上午,记者来到泰山天颐湖旅游度假区。经过全面提档升级后,景区全新面向游客开放,待客数量已突破60万人次。万亩湖面、千亩花海、金色沙滩、老爷车博览馆、儿童职业体验、风洞等多种业态,互相融合。空气清新,花香袭人,这个春天,天颐湖成为泰安旅游中一道亮丽的色彩。
  “开放、融合、共建、共享,这是天颐湖的运营理念,也是全域旅游的很好落地。整个天颐湖,可以说是袖珍版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张晓国总经理说。从最初收取门票,到免费开放沙滩,还景区给游客;从平淡无奇到一周一活动、一月一亮点;从最初的单一景区,到如今打造成组合式度假区,天颐湖为广大游客呈现出一个集观光游览、特色体验、舒适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胜地。
  泰山花海万株郁金香开启怒放模式,动物园里的羊驼、孔雀、矮马、荷兰猪负责集体“卖萌”。累了就在金沙滩上歇歇脚,歇够了就去附近的老爷车博物馆转转,或是带着孩子去梦想小镇,体验各种职业。想来点刺激就去飞行体验馆,享受徜徉在天的感觉。在天颐湖,男女老少都能找到自己的那盘“菜”。
  与水相关的,还有被誉为“泰城巨肺”的泮河公园。记者来到泮河公园时,立即被音乐喷泉吸引了视线。音乐时而动感、时而舒缓,水柱腾空而起、水型交错舒展、水汽缓缓散开,夜间在灯光衬托下会更美。公园的水、水上的桥、桥上的风景,共同构成一处休闲畅游好去处。
旧平房摇身变“香水”屋
千年古镇焕发新活力

  大汶口位于泰山南麓,大汶河北岸,因大汶口文化发祥而享誉于世。蜿蜒的河流流动着乡村的信息,2012年,大汶口镇山西街村因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保存完好、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落,而被收入中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在如今的明石桥上,每天清晨、傍晚,仍会有牧羊人赶着他的羊群,准时从桥上经过。
  石板路、石头房、亘古悠远的古镇风味,独有的村落符号召唤了有心人。2015年,由北京中天伟路负责建设的一次复兴计划在这里正式启动,山西街村被列入示范点。仅仅两年,有了村子如今焕然一新的面貌。艺术家和建筑师们,将现代生活的便利融入古建筑,打造了山西街村乡奢艺术酒店。
  清澈泳池、阳光花房、观景平台……这一场景并不是地中海,而是乡奢艺术酒店中的一处院落,名叫“香水”,可以容纳一家人住宿。“香水”原址是一处有4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从前的主人叫张文全,今年已经62岁了。经过改建后,他那破烂又灰头土脸、无人问津的旧平房,成了大家在朋友圈争相晒照的“香饽饽”,漂亮又文艺,连他自己都没想到。
  “院子里原来的花椒树、核桃树、葡萄树都保留了,屋子里一些旧家具也保留了下来。在院子里,白天闻花香、听水声,晚上到房顶上,看星星看月亮,意境很美。”张文全说。
  像“香水”这样的酒店主题院落,山西街村一期已经完成16处,其他院落也在陆续改建中。当初老户搬迁时,张文全也算带头人,很多不愿意走的人,都是被他劝服的。村里70多户人家,基本都已同意搬迁,现在在外面租房住,每月还有500块钱租房补贴。不过今年5月,他们就能住进崭新的回迁安置房里,距离他们祖辈生活的老房子,只有四五里路。
从大城市嫁到小村子
旅游让失落的心找回自信

  张文全还有一个艺名,叫做“汶艺”,因为他酷爱画画、又懂文化,村民便给他起了这个名字。现在,大爷被酒店聘为了院落管家,每个月又多了一笔千元收入,平时维护院落之余,也负责接待游客、当当导游、画画古镇的历史民俗。守着古镇、看着“香水”、精气神好,大爷说自己荷包渐渐鼓起来,日子也过得越发有劲。
  在山西街村,不少村民都操着标准普通话,倒是稀罕,而这也正是旅游发展,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的改变。在乡奢艺术酒店,80%员工都是当地村民,在采访中,最常听他们说起的就是充实、高兴、自豪、舒心这种词,感觉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
  31岁的肖雲燕,是从嘉兴嫁到山西街村的媳妇,从前在杭州做过导游。辞掉大城市工作,刚从城市到农村时,肖雲燕十分消沉。没想到赶上大汶口古镇开发的机遇,她有了现在解说员的工作,生活变得充实起来,也找回了自信。她的同事王秀桂,今年40岁,辞掉工厂工作,到酒店做了餐厅服务员,虽然工资没什么变化,不过心情却大为不同。“我学了普通话,学了文化知识,精神面貌也好了,看着周围环境,工作舒心得很。”
  这几年,道朗镇里峪村的乡村旅游热了起来,与山村环境一起变好的,还有村民们的生活。2013年,王凤英成为参与里峪村“改厨改厕”的第一户人家,2014年开春,她的农家乐开始源源不断地接待客人。从前,打铁、养猪、种地,王凤英家每年收入在三四万左右。2014年,光靠经营农家乐,她就赚了六万多。
  2015年,电视剧《我和我的小姨子们》在里峪村拍摄,王凤英家里接待了剧组演员,当年收入达到18万元。里峪的乡村旅游火了,其他村民也坐不住了,相继开起农家乐,数量一下子增长到18家。王凤英说,从前和现在都累,但心情不一样了,是乡村旅游改变了她的生活。“以前只能看着山,靠天吃饭。现在不同了,四季都有客人,再忙再累也开心。”
“旅游+”拉动力显现
一切都可以成为旅游

  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管模式,破除不适宜当前旅游发展的旧机制,岱岳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机制得到完善。以天颐湖旅游度假区为例,在项目融资方面,通过争取国家水库除险加固资金和水生态治理资金、融资平台联合向国家政策性银行融资、国有平台公司独资、民营公司独资等方式,解决了项目资金问题,项目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围绕“泰山观光 岱岳休闲”定位,把一切要素变成旅游,岱岳区全域旅游正展现出新格局。
  在大汶口古镇,自然村落完好保留下来,这是它的原生态魅力。另一方面,艺术创新、虚拟古镇等赶时髦的元素,也给它带来新的活力。“旅游+文化”,挖掘出了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
  “旅游+扶贫”,则带动了广大农民致富。据了解,目前,岱岳区已有18个贫困村,被省旅游局列入省市级旅游贫困村项目库,对上争取扶贫资金60余万元,累计直接带动贫困地区1.2万人、间接带动2万人就业创业,2200名贫困人口脱贫。在道朗镇朱家洼村,有一处“市民菜园”扶贫项目,整合土地,指导贫困户种植绿色、应季蔬菜助力脱贫。
  此外,还有“旅游+民生”,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景区免费或优惠向游客开放;“旅游+体育”,如天颐湖旅游度假区将飞行员专用设备,与旅游结合,打造风洞项目;“旅游+农业”,开发观光农园、采摘田园、教育农园、休闲农场……“旅游+”的拉动力、融合力,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展示出来,拓展了旅游发展空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