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里的“邵一针”
患者带着痛苦来,携着微笑归
2017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邵大夫在看患者的CT片。
  邵大夫给患者针灸。
  邵大夫的中医工作室每天都是“人满为患”。
  邵长胜。
  邵大夫给患者针灸。
  邵大夫给患者针灸。
     文/本报记者 王源露
片/本报记者 李洋

  上午8点多,诊室内人头攒动,屋外也有不少慢慢踱步的患者,此时,中医正骨传承人邵长胜已经工作了2个多小时,几批患者来了又走。在患者眼中,每天早上6点钟,博山区中医院2楼的这间诊室的灯首先亮起,中医正骨传承人邵长胜每个周一到周六都会准时守候在诊室内,等待前来针灸的患者。
  “我腰部特别疼,站不起,坐不下。邵医生,您看看,给扎几针!”一位年轻患者在同伴的搀扶下走进诊室。看到患者脸上痛苦的表情,邵长胜一边询问病情,一边在患者的疼痛部位按压,随后,便在患者的手部和胳膊各扎了两针。“再蹲起试试看。”邵医生说道。患者试探性的蹲起,发现疼痛减轻了许多,喜笑颜开的说,“好多了!好多了!”而这一幕却是这间诊室里的常态。
  邵长胜1983年来到博山区中医院骨伤科工作,师从博山李氏正骨传人李长箴,潜心研究中医正骨治疗技术,跟随李长箴学习了十几年。在当地,邵长胜被人称为“邵一针”,不少患者告诉记者,“我们一直都是找邵医生看病,第一次来看病的时候,就感觉简单针灸一下,病就能缓解。”
  患者满意地走了,留给邵长胜的,除了患者的赞誉和感激,还有因超负荷的运转而吃不消的身体。他因为长年上班早来不及吃早饭而落下了胃病,还因为每天扎针、捻针次数太多而患上了腱鞘炎,拇指上磨起厚厚的茧子,虎口关节也发生变形。为了缓解病痛,不耽误给病人治疗,他只能靠着打封闭为自己治疗。邵长胜总说:“患者有需要,我就得治。”
  “针灸疗法只是我所擅长的一项中医疗法,我最拿手的还是闭合正骨。”邵长胜告诉记者,他1983年来到博山区中医院骨伤科工作,师从博山李氏正骨传人李长箴,潜心研究中医正骨治疗技术,跟随李长箴学习了十几年。

  患者带着痛苦来,携着微笑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