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共同体+联盟”推广推介工作成效初显
2017年04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27日讯(记者 陈伟) 按照淄博市委改革办《关于推广推介2017年第一批自主改革创新经验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淄博市教育局积极开展了推广推介工作,各区县教育(教体)局均结合区(县)域内教育实际,多举措推进“共同体+联盟”工作,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张店区将“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力”列入工作重点,通过“名校+农校”、“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形式,结成了1个高中、6个初中、19个小学的共同体发展联盟。以区优质学校为领衔学校,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及教育教学帮扶等方面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在全区搭建优质“教育链”。淄川区以区属学校为龙头,在区内组建多个教育集团,即与近郊镇学校建为教育共同体,与远郊镇学校结为教育联盟。明确了相关镇办、部门的责任义务,制定了考核办法。区实验小学和区北关小学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初步形成典型经验。博山区以义务教育段优质学校合理搭配相对薄弱的学校,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模式,通过行政主导组合的方式,优质学校为总校,相对薄弱的学校为分校,组建多个教育“共同体”。周村区组建了7个联合体、2个共同体,着力开展教科研提升工作。临淄区对城乡学校结对交流发展工作列入教育督导评估,定期通过调研或过程性督导等形式,对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桓台县进一步深化提升工作成效,着力实现教育公平从机会均衡向教育实际获得均衡的转变、教育资源由分散独立到集约共享的转变、办学质量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转变。高青县以县属义务教育学校为龙头,把全县义务教育学段组建成7个教育共同体。每个共同体设总校和分校,同一共同体内相同年级、相同学科的所有教学研究活动统一进行,构建以强带弱、以强促弱,教育管理与学科质量共同提升的有机发展整体。沂源县确定11处城区优质资源学校(幼儿园)分别与11处农村薄弱学校(幼儿园)结成城乡帮扶“共同体”,实施“捆绑式”考核,全面提升共同体学校整体水平,推动县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高新区通过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进一步促进资源的整合。继续将教育内涵提升放在工作核心位置,加强落实集团内部干部、教师交流,形成师资、管理、培训、教学活动交流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模式化,深入体现集团办学的带动、促进作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