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在朝阳下幸福成长
本报记者专访日照市朝阳小学校长李芝
2017年05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匡璇                

  “让每个孩子在朝阳下幸福成长。”这是日照市朝阳小学的办学理念,也是校长李芝的愿望。学校通过全力打造“魅力德育”、让科技创新教育走进课堂、引进“云·录·播大数据系统”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等举措,打造出了朝阳小学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李芝简介        

  李芝,1989年7月参加工作,分配到虎山镇中心小学任教;1992年日照市第二实验小学建成,全市选调了14名优秀教师进校,岚山区仅李芝一人入选,从优秀教师到省特级教师,同时还担任了少先总队辅导员和德育处主任,李芝这一干就是17年;2009年,她调任日照市第三实验小学任副校长;2015年年底,李芝在校长公开竞聘中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竞聘为日照市朝阳小学校长。
  打造魅力育人工程
让孩子有尊严和梦想

  日照市朝阳小学位于高新区,学生多为外来务工的子女,孩子们入学时,李芝在国旗下讲话时鼓励道:“你们要做一个有梦想的孩子。”她借用莱特兄弟的典故,把学校“有尊严、有梦想”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了每一位学生。
  她表示,尊严与梦想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孩子,只有有尊严、有人格,才能是站立的人。为此,学校确立了坚持走“以德育人、严抓常规、形成特色”的德育工作之路,精心打造“一二三四五魅力育人工程”。
开设科技创新教育课
为孩子打开创新大门

  “学校先后被评为第31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特殊贡献奖、优秀会员学校,三名同学获得省级一等奖,另有4项创意发明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宋庆龄发明奖的角逐,获得银奖、铜奖、优秀创意奖……”聊起学校的科技教育荣誉,李芝如数家珍。这些荣誉正是对学校开设科技创新教育课、创新教育模式的最大肯定。
  李芝说,传统的创新教育模式,不管是通过活动还是比赛,都是短期行为,参加的学生也只是一少部分同学,背离了教育的大众化,普惠性。基于这种认识,日照市朝阳小学决定开设科技创新教育课,让科技创新教育走进课堂,在全校中高年级开课,纳入全校整体课程体系。学校还不定期邀请国内科技类专家到学校授课。此外,学校还加入了山东省科技群,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有着无限可能的大门。
引入大数据系统
方便教师学生和家长

  走进小学部教学楼,一块大屏显示器分外引人瞩目,这是学校引进“云·录·播大数据系统”中的一块监控屏。每个录播教室的上课情况,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李芝介绍,2016年5月,学校引入的“云·录·播大数据系统”调试成功,标志着全区首个普及型录播教室落户朝阳小学。今年3月,全校实现录播教室班班通。
  在学校的“微课”录制间里,记者看到,电脑、摄像头、麦克风一应俱全。李芝介绍,老师可以把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的讲解录制成“微课”,再上传到录播系统的平台,方便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每个月,学校都会上传一次录播课堂到系统平台,家长们可以看到教学过程,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而教师们通过录播课堂的视频回放,也可以审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督促自己更快进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