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蛾”传讹,防治白蛾谣言年年有
自媒体和网友是谣言源头,禁绝还需完善追究机制
2017年05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朋友圈里流传的“飞防白蛾”的信息。 (手机截图)
     一条“济南飞防美国白蛾”的谣言近期刷屏朋友圈。其实这一谣言每年都在传,济南市林业局也多次辟谣。但由于之前有过飞防的历史,并且事关人们的切身利益,在一些不良自媒体的包装下,该谣言一再而起。

  本报记者 唐园园
实习生 董泽

年年有:
飞防白蛾刷屏朋友圈林业局多次辟谣

  近日,市民张先生的朋友圈被一条“通知”刷屏。“市园林办通知:本月15号—25号室外不要晒被子,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烧烤等露天食物)。尽量减少郊外,户外活动。飞机撒药治白蛾,大家把爱心传递下去。”
  这究竟是真是假?记者从济南市园林局确认,这条信息并非园林局所发,而且济南并没有园林办这个单位。
  记者获悉,其实早在今年3月份,济南林业信息网在《济南市林业局关于对网络传播飞机撒药防治美国白蛾言论的回复》中就明确表示,经专家论证认为,2017年济南美国白蛾出现大面积暴发危害可能性极低。因此,济南决定今年不组织飞防第一代美国白蛾幼虫。
  随后,记者在微信搜索中输入“防白蛾”“园林办”等关键字,发现这则通知不仅在济南疯传,它早就攻下了各大城市。从山东范围内的菏泽、青岛、日照、枣庄,到全国范围内的合肥、长春、保定等地。
  在百度搜索中记者发现,早在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2月这则通知就出现过。除了更换时间和地点外,通知内容只字未改地反复出现。
  记者从济南市林业局获悉,在2008年至2015年期间这种害虫的确出现在济南,此前飞防时间大多集中在5月15日至6月10日,但2016年至今没有再飞防美国白蛾。并且,即使是飞防,其出现区域均在建城区以外,飞防撒的药也是无公害药剂,对人畜无害。
  “最近两三年,每年我们都会出来辟谣。市民有疑问,我们就得回复。”济南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2015年之前的飞防会在权威媒体上登公告,近两年没有飞防再加上自媒体传播,他们就得经常出来“辟谣”。
双源头:
自媒体有意包装
网友盲目转发

  其实不光是“美国白蛾”这个谣言,打开亲戚的朋友圈,《危险!这7种肉比砒霜还毒》《这两种液体一旦合体,马上死亡!速速扩散!》《先知!李白的诗早就预测了灾难》等不实信息“琳琅满目”。这让市民不禁要问:这些谣言究竟来自哪里?
  中国新闻与传播教育学会理事常庆表示,这类谣言禁而不绝很可能是自媒体有意散布,外加广大网友盲目转发两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媒体多元化时代下,很难确定一个谣言的准确来源。但根据往年的推断,可能是自媒体、网络媒体有意包装新闻来‘吸粉’导致的。很多谣言都与受众切身相关,很容易吸引粉丝,自媒体就是抓住了受众这个心理。”常教授称。
  除自媒体的“有意栽花”外,广大网民的“无心插柳”也让飞防白蛾等谣言被广而告之。常教授告诉记者,“济南之前有过美国小白蛾的暴发,也有过打药的行为,这些与公共卫生、身心健康相关的信息,网友非常关注,可能连时间都没看就转发,导致了谣言再次出现。”
怎么办:
追究问责
官民结合才能禁绝

  每当美国白蛾飞防谣言一起,济南市林业局接到的市民咨询电话就多了起来。谣言“一而再,再而三”地对济南市民“行骗”,影响政府正常工作,那么如何才能从“根”上断了谣言?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系讲师钱婕认为,必须进行根本澄清,提高市民的批判能力。“不但要告诉市民近年不会撒药了,还要告诉市民为什么近年不需要撒药,从根本上让受众了解情况。”
  实际上很多谣言的制造和传播,并非没有人受益。如2017年4月份曝光的“塑料粉丝”,表面看来为食品安全视频,实则为企业之间的利益争夺战。
  常教授表示,想要根除这类信息,除权威媒体和官方网站及时澄清外,还必须要完善追究机制。“对有恶劣社会影响的谣言要有完善追究问责的机制。就算无益无害的,还是要提醒公众注意谣言的辨析。”
  钱婕认为要同时利用“网络的自净化”,让民间“舆论领袖”的作用与官方布告相结合。“网络上有人说是,就会有人说不是,这就是自净。让批判能力强的‘舆论领袖’发言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谣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