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研究9900万人的“头等大事”
公立医院改革要先向自身开刀
2017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现场。          本报记者 陈玮 摄
     11日,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对加快推进健康山东建设,进行研究谋划,从预防、医改、培育健康产业方面,为健康山东的建设,一一划出了“重点”。
  全民健康是9900万山东人的头等大事,下一步,健康山东建设向更高层次推进,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老百姓有什么困难,我们就解决什么困难。

  本报记者 陈玮 李钢 王小蒙
实习生 吕蒙蒙          
全省人均期望寿命
达78.5岁

  我省卫生与健康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呢?几个数据见证着山东在推进健康山东建设方面的成就。会议指出,全省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5岁,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前列,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对一个9900多万人口的大省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目前,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7.7万所,卫生技术人员64.3万人,床位数54.3万张,形成了覆盖城乡、机构完备、功能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同时,与中央新部署新要求相比,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形势相比,我省卫生与健康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到的四个方面问题,我省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还具有很强的山东印记。
  比如我省是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全省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20.68%和13.15%,人口老龄化给医疗、护理、康复等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比如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工业大省,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抓好安全生产,推进节能减排,营造良好健康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再比如,我省医疗资源多而不强,三甲医院占全国的8.6%,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仅占全国的3.3%,
  省委书记刘家义指出,山东是人口大省,9900多万人口的健康问题是头等大事。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扎实推进健康山东建设,努力实现与全面小康相匹配的全民健康。
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
心理健康要更加重视

  如何实现全民健康?预防是第一步。会议指出,划定健康“红线”,守住健康“底线”,从源头上消除影响健康的各种隐患。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在预防建设上多投入1元钱,就能在治病上少支出8.5元,节约100元抢救费用。
  坚持预防为主,心理健康要更加重视。数据显示,我省18岁以上居民精神障碍患病率达17.56%,其中最严重的是抑郁症,但就诊率只有5%左右。会议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都进入快节奏,心理调适一旦滞后,就容易产生各种精神疾病。会议要求,既要注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也要让全社会行动起来,转变对心理健康的错误思想观念,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教育是最好的疫苗。”刘家义引用一组数据,指出我省居民饮食高油、高盐、过量饮酒等一系列不健康生活方式引发的问题。他指出,要深入开展健康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和全民健身行动,引导群众养成自主自律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健康素养。
破解大医院就医
“托门子、找关系”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虽有缓解,但看病不舒心、不满意,多跑路、多花钱的情况依然存在。比如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三级医院床位使用率多在98%以上,看病住院需要托门子、找关系。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会议指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这是一条被广泛认可的经验。此外,要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拓展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方式,规范服务标准,引导群众患病后第一件事问诊自己的家庭医生。
  目前,山东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率先全面展开,而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百姓看病就医难题。对公立医院改革问题,刘家义指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首先要向自身开刀,现在不少医院端着国家的饭碗,喊着按市场运作,很难办好。必须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推动医院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转变,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会议要求,要认真研究解决之道,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完善补偿机制,逐步化解长期债务,为医院发展减轻负担。
“一票制”挤掉药品流通水分
妥协赔钱解决不了医闹

  实现全民健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至关重要。
  然而在2016年,我省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事件就有16起,伤医案件55起,受伤害医务人员达71人。
  会议强调,医务工作者是白衣天使,是健康的守护神,他们为了患者健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有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医闹、暴力伤医事件,严重扰乱了正常就医秩序。“对此,我们一定要态度鲜明,要知道花钱买不来平安,妥协换不来和谐,‘赔钱’不是解决之道。”刘家义说。
  会议要求,各级司法机关要负起责任,严厉依法打击医闹和暴力伤医行为,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医患纠纷,切实维护好和谐医患关系。
  现在,许多药品已成为厂家、中间商、医院的“唐僧肉”,有的药品从出厂到医院,经过层层加价,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造成药品价格虚高,增加群众看病负担。会议指出,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有利于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群众就医成本。
  “流通环节的水分挤掉了,药品价格也就下来了。”刘家义说,改革的重点应当是,由原来的开三四次发票,改为“两票制”,鼓励实行“一票制”,不再层层倒手。
鼓励社会力量
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直接催生健康产业崛起。会议指出,山东拥有近1亿人口,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消费需求旺盛,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我们必须有机遇意识,把发展健康产业作为新动能培育的重点,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快打造成为支柱性产业。
  刘家义说,最近,省委、省政府已将创建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省纳入全省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有关部门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要深入开展调研,搞好论证分析,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措施定实,确保起好步、开好局。”
  健康山东的建设已经有了具体要求,真正实现9900万人的全民健康目标,关键在于怎么落实。会议指出,我省卫生与健康改革一直在推进,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行动方案,总体落实还可以。但涉及部门利益、深层次体制机制的一些关键政策落实还不尽如人意。
  对此,会议也对健康山东建设的落实,提出了要求。
  会议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在发展理念中充分体现健康优先,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突出健康目标,在公共政策制定实施中向健康倾斜,在财政投入上保障健康需求。
  建设健康山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次,需要多方联动,步调一致,奏响人民健康“大合唱”。各级政府要担起保障责任,强化监管措施,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要优化人才布局,充实基层人才力量,突出抓好急需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人民满意的卫生工作队伍。要让广大群众真正“动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汇聚健康山东建设的强大合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