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长 大
2017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孩子之难,难在我们自己并不懂教育,却一味去要求孩子天天向上。哪有自己不学习,却逼着孩子去学习的道理呢?想要孩子成长,我们自己首先需要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愿我们一起陪孩子长大……
  前几天,我们家的小家伙和我说,妈妈你是做心理咨询的,你帮我想想,怎么解决我们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吧。
  原来,她们一起玩的四个小姑娘,我戏称小F4,发生了一点小误会。小姑娘A呢,口袋里装了一板漂亮的小粘贴,B悄悄从她口袋拿了出来,想给她一个意外的惊喜,不想,A脱口而出,说B从她口袋里拿东西,是小偷!
  这一下,B小脸都气红了,小A怎么能说她是小偷呢?这是多大的侮辱啊!小B当场宣布,她再也不和小A一起玩了,她们再也不是朋友了!这算是前因,接下来几天,小B果然不搭理小A了,为此,小A伤心地哭了一场。
  找个机会,小A就向小B的妈妈告了一状,回到家里,小B被妈妈好一顿训斥,也大哭了一场。从此就更不搭理小A了,而且口口声声最讨厌小A,让别的小朋友也别和小A玩!
  这件事,又被小A的爷爷奶奶知道了,小A是离异家庭的孩子,从小被爷爷奶奶捧在手心里长大,最见不得小A受委屈,听说自己的宝贝孙女被小B孤立,也是勃然大怒,说,小B这个孩子太过分了,以后坚决不再在一起玩!小F4至此宣布解散。
  心理学的意义,当然不是用来具体解决某一个问题,但它的确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比如,敞开心扉,原谅别人,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甩掉心理包袱。对小A和小B这两个孩子来说,她们只需要为自己的口不择言,说一声“对不起”,可能留在心底的不愉快就烟消云散了。
  毕竟是孩子,说错话,做错事,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家长最需要做的,不是情绪化地直接干预,而是要冷静地告诉孩子,真诚地道歉,比任何别的话,都会更有力量,也更能打动人,它会第一时间消解误会,而不是激化矛盾。
  可是,很遗憾,家长们的第一反应都不够理性。严厉的,像小B妈妈,会狠狠批评孩子,后果是,小B对小A的愤怒进一步加深;小A的爷爷奶奶是溺爱型,自己的孩子永远没有错,错的都是别人的孩子,选择断交,只能让孩子更孤立。
  无独有偶,最近,网上有两则视频特别火爆,一个是“男孩被踩母亲发飙”,另一个是“美国爸爸如何教育熊孩子”,具体细节就不赘言了,大家一致的观点都是,你不教育孩子学会道歉,总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好好教育他,到时候,恐怕就追悔莫及了。
  要知道,我们是“人”,更是“人类”,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以“沟通”为基础的。而孩子,是需要融入到同龄人的群体中,才能获得支持帮助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你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再见!”这些最基本的礼貌和教养,越早教会孩子,越能帮助孩子规避更大的伤害。
  我的一个朋友,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一年后,我惊讶地发现,她家顽皮的小男孩,回国后变得特别懂礼貌。他和我们家小家伙一起放风筝,我帮忙照看衣物,别的小朋友都视而不见,他却非常认真地和我说,“谢谢!”和小朋友有了身体碰撞,也会马上说,“对不起!”几乎是显而易见的,这个小男孩,现在成了最受我们欢迎的孩子! 
  我也特别注意到,2017年申请美国留学已经尘埃落定,一大批家长几乎刷爆了美国名校录取榜单。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以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录取学生的核心价值就是“合作”,比如,绝大部分的课程考核作业必须团队协作完成,跨专业的实验室也随处可见,教授和学生也都乐于分享各个学科研究成果。会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考虑。招生官也希望让麻省理工继续营造这一种良好的氛围。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我们要求孩子团结,合作,友爱,我们自己先要做到有团队精神,不计较,有担当,不怕吃亏,对孩子之间的小摩擦一笑了之。孩子做错了事要道歉,大人做错了事,也一样要真诚地道歉,要说“对不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