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打造完整金融产业链
郑州以区位和交通优势助推产业,形成区域经济中心
2017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高楼林立、功能多元的郑东新区。 (资料片)
     “泉城”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大动作。
  5月6日、7日,在郑州,济南市党政考察团考察了“米”字形高铁、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通过考察学习,济南市看到了郑州等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亮点,也在与先进的对标中找到了自身的差距,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奋起直追。那么,“郑州经验”为济南未来的发展规划带来什么启示?我们从本次考察团在郑州考察的点位中可以窥得一二。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惠晓晗

“区位+交通”优势
可对济南提供参考

  济南考察团首站便来到了郑州东站,考察“米”字形高铁、郑州东站片区建设及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正如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所说,郑州处于“天地之中”,区位优势明显,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最大的优势和底气,也正在于郑州的“区位+交通”——“米”字形高铁、全国铁路的“心脏”、国际化的郑州机场、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联通世界的郑欧班列、如火如荼的E贸易……
  郑州充分利用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于山东省区域中心、交通节点城市的济南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来说,或许可以提供参考。
  此外,郑州东站对济南正在建设的新东站也有借鉴意义。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高铁站之一,郑州东站是国家新规划的京广、徐兰、郑西、郑太、郑济、郑渝高铁等国家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十字”交会枢纽,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一个综合的交通枢纽,共有上下五层设计,多种交通工具在站内可实现“零换乘”。
  此番“取经”,考察团在郑州东站二层观景平台,听取了郑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及城市规划建设的情况介绍,就“米”字形高铁、快速路网建设、高速二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由此,郑州经验或成为济南建设新东站的最大参考。
  有差异也有合作。基于交通和区位优势,河南的“米”字日前有了升级版——我国计划以推进中原城市群产业带发展和成型为契机,在现有城市群和产业带的基础上,形成由“陇海线”、“京广线”、“济南—郑州—重庆”、“太原—郑州—合肥”四条线路组成的“米”字型产业带发展格局,其中以“济南—郑州—重庆”发展轴的线路将依托郑(州)济(南)、郑(州)万(州)高速铁路建设,在郑州、济南、重庆等关键节点城市和沿线中小城市,加速形成综合运输通道,培育装备制造、能源化工、轻工业等特色产业和各地区优势产业,形成连接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镇产业集聚带。
  以“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的线路将以郑(州)合(肥)、郑(州)太(原)高速铁路、跨区域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推动长治、晋城、焦作、济源、周口、阜阳、蚌埠等城市扩容提质,加快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聚发展,构建连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城镇产业集聚带。
  此举将有助于促进东中西部产业联动以及各区域和产业带的均衡发展,对于济南和郑州来说都是重大的历史机遇,尤其是以郑州为引领的中原城市群就位于上述四条线路的交会处,一旦产业带成型,将加速东中西部产业承接转移以及其他区域的产业配套和衔接。
十多年郑东新区
打造金融产业链

  郑东新区,这个上亿人口大省推进城镇化的样本从一片荒地,到如今的高楼林立、功能多元,仅仅用了十余年时间。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中原经济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行区以及河南省首个也是唯一的六星级服务业“两区”,郑东新区拥有国内外500强企业分别达到68家和49家;科研企业达2000余家;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集聚电商企业105家;高星级酒店23家,成为服务区域发展的综合商务服务中心。2016年全年郑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6亿元,增长13.7%,增速居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9亿美元,引进域外资金完成132亿元,排名居各开发区第一。
  到2016年年底,郑东新区已累计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千余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金融产业链条。
  此外,在被定位为郑东新区科技创新创业产业集聚区的郑东新区龙子湖湖心岛内已入驻项目30个,建筑面积210万平方米,总投资122亿元,其中汇聚多个科技研发项目。
  规划先行,谋而后动。郑州郑东新区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结果。济南要推动携河北跨,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从而迈入“大河时代”,好的蓝图少不了。济南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一定要高水平规划,确保画一张“能干到底”的好蓝图。
内陆城市如何开放
经验有哪些

  河南的内陆开放经验让不沿边、不沿海的济南也有可借鉴之处。“靠蓝天开放”成为地处中原的河南祭出的“法宝”。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一日千里,空中航线遍布全球各大洲,给河南的腾飞插上了一双翅膀。
  对于河南这样的内陆省份而言,重点打造郑州航空港的策略还可以在客观上发挥“扬长避短”的效果,即不临海、不沿边这枚硬币的另一面就是河南地处中国版图的“中原”,这就意味着其有效辐射面积大,辐射人口多。再加上日益完善的铁路和公路网,“接天连地”的无缝对接显然能让郑州成为当之无愧的航空大都市。河南省2012年时定下“货运为先,以货带客;国际为先,以外带内;以干为先,公铁集疏”的策略似乎正在发挥着“聚集产业”的效果。除了富士康之外,一大批精密机床、生物医药、商贸流通等海内外企业正在入驻航空港,这也为广大内陆地区带来巨大的就业机会。
  机遇在哪里?机遇在跨境电商综试区。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创新是贸易制度的便利化,这项创新也将更有利于另一项国家战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并早日真正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综试区获批后,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近百亿美元,几乎是2015年全年交易额的两倍。
  据了解,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更多地承担着打造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发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作用。围绕这个目标定位,郑州将重点做好包括增强枢纽功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大通关建设和发展枢纽经济在内的四方面工作。
  有关枢纽经济发展方面。河南将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与高端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的联动发展水平,带动跨境电商、转口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离岸贸易等枢纽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服务“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的产业体系。以物流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
  自贸区、航空港、“米”字形高铁、跨境电商,每一项建设都将为河南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和支撑,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适应全球化竞争的综合性平台插上腾飞之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