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管到底
文昌东王社区棚改协议签订超九成
2017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4月26日至今,指挥部工作人员每天工作都在16小时以上。
  中奖居民在兑奖处现场领取奖金。
     作为文昌街道最大的社区,东王社区拆迁改造项目是长清区今年的“1号工程”,11日上午,记者从该项目指挥部获悉,目前拆迁改造工作已全面进入协议签订阶段,截止到5月10日24点,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共签订650户,已完成工作总量的90%。东王社区拆迁改造工作进展顺利,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理解与支持,更饱含了无数工作人员的汗水与付出。
  文/片 本报记者 张帅
见习记者 张展

拆迁户先搬先签
得5万元奖励

  “先搬先签有奖励、后签后搬要吃亏”“早签早受益、晚签不沾光”……一条条墙体标语和宣传条幅无缝隙、全覆盖地挂满了东王社区的大街小巷。为进一步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5月9日上午,文昌街道在区委党校举办第二批协议签订户抽奖活动,活动设置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一等奖10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20名,奖金800元;三等奖30名,奖金600元;其他为纪念奖。同时,按照此前出台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该项目还将给予规定时间内(5月10日之前)签约腾空且验收合格的拆迁户5万元奖励。
  为有效推进东王社区拆迁改造,早在今年2月中旬,文昌街道办就曾组织机关干部一行60余人到市中区七贤街道文庄片区、历城区港沟街道田庄片区及华山街道等地学习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经验。3月上旬,该街道办再次组织东王社区两委干部、生产组长、党员群众代表120余人,外出学习棚改旧改先进经验,通过取经充电,提振大家做好城中村拆迁改造的信心和决心。
  与此同时,长清区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董庆哲任总指挥,区人大副主任卢云成任常务副指挥的东王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指挥部(以下简称“区指挥部”),文昌街道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参与的东王社区城中村改造拆迁指挥部(以下简称“街道指挥部”)。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拆迁推进、政策解释、信访维稳、监督审计、舆论宣传、土地规划六个工作组,街道指挥部下设综合办公室和后勤保障办公室,并组建了5支协议签订工作队,每支工作队下设2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签订。
指挥部人员
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

  在街道指挥部中,有120多名文昌街道办工作人员,他们被临时抽调参与拆迁改造工作。年近六旬的李宝安,是文昌街道办纪检委监察室主任,上月26日,他被调入街道指挥部,担任第一工作队一组组长,据他介绍,一队一组有14名工作人员,负责东王社区第二生产小组102户居民房屋拆迁协议的签订,共涉及126处房产,是所有工作组中数量最多的。
  “最初两天,我们14个人分成7组,将拆迁改造政策文件和协议样本发到居民手里,挨家挨户解疑答惑。大部分居民起初比较犹豫,对部分补偿政策不太满意,工作进度缓慢出乎预期,我们只能再次入户耐心细致地讲政策、做工作,保证居民获得最大利益。”李宝安介绍说,随着工作逐步深入,多数居民开始渐渐配合,同意签订拆迁协议的户数越来越多,从最初的1天1户到最多时1天14户。
  据记者了解,为确保协议签订工作按期完成,街道指挥部实行“7+16”工作制度,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个小时,也就是说,在协议签订工作结束之前,指挥部人员没有任何休息时间。“我们每天早上7:30准时上班,除了午餐和晚餐期间,工作人员都要盯靠在一线,即便在吃饭时间,我们也会及时交流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我们的手机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随时接受居民咨询。”李宝安告诉记者,他的小组每天坚持早例会、晚汇总,有问题集体研究,经常加班到深夜,最晚时曾工作到凌晨1点。
  协议签订工作较为繁琐,每份协议签订的背后,需要工作人员反复入户做评估、审核确认,平均下来需要3个小时。“有户居民前些年因孩子结婚,投入不少钱加盖了一层房屋,还精心装修了一番,不曾想住了没两年就赶上拆迁。为保证这户居民获得最大利益,在签订协议前,我们和第三方评估公司又多次入户为他评估室内装修,算上签协议的时间,前后花了近5个小时。”李宝安表示,工作人员用耐心、细心和恒心,渐渐赢得了东王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得以使协议签订工作顺利进行。
社区老书记
主动带头签协议

  拆迁改造顺利进行离不开社区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在年初东王社区举行的搬迁动员会上,在上级部门还未出台拆迁补偿方案的情况下,社区党员干部纷纷带头签订搬迁承诺书,有的老党员甚至提前腾空了自家房屋。随后不久,东王管理区、社区办公室及东王小学等公产房屋被率先拆除,社区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为社区居民树立起行动标杆。
  65岁的东王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郗庆祥,在搬迁动员会后,主动带头腾空、清点丈量自家房屋,在4月26日协议签订工作启动的第一天,郗庆祥第一个在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成为全社区第一人。在他的带动下,身边的亲戚朋友纷纷签订了补偿协议。
  “我是名老党员,干了18年的社区副书记,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知东王社区拆迁改造的迫切性,在我任职期间,社区曾接洽过20多个开发商,但因缺少资金等种种原因,最后都没有谈成,社区拆迁改造不了了之,这次区政府给予东王社区这么好的发展机会,我们一定得把握住。”郗庆祥坦言,在搬迁过程中,他带头清点房屋、签订协议,也曾遭受过别人的白眼和不理解,他以党员身份顶住压力最终签下协议,是希望以身作则换取身边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协议签订过程中,一些居民由于不满意补偿政策,不配合指挥部的工作,使协议签订陷入僵局。作为社区的老书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郗庆祥都会出面为社区居民争取最大利益。“有户居民因补偿政策未能达到他的预期,不愿签订协议书,我多次到他家里做工作,反复上门10多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他接受了补偿协议。”郗庆祥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