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之举可否更加人性化
2017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5月9日,市民刘先生反映,德州市陵城区徽王庄镇杨集小学于5月7日将全校学生遣散,称该小学校址要预留给幼儿园,学生家长可自己找寻学校或者合并到就近的两所学校学习,刘先生对此不解(详见本报5月10日C03版)。
  好端端地上着课,突然被告知学校要被撤除了,这难免让许多家长心生疑惑。毕竟,5月5日学校举办家长会下发通知,两天后的5月7日,学生就被大批“遣散”了,并且是在没有出示相关撤校文件的情况下。从通知到执行只有短短几天,如此匆促之间的决策,让家长和孩子何以从容地应对?后来的事实也印证了家长的担忧,一方面合并后的官道孙小学正在施工,大批转入的学生被迫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一方面转校后孩子更换了任课老师,需要在短期内重新适应教学方法。如此合并撤校,难言准备充分,家长难以接受,也是无可厚非。
  面对家长的连番质疑,教育部门出面澄清,声称此举是为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7月1日前撤除杨集小学等四所学校,杨集小学校址留给幼儿园,主要为了不浪费教学资源。诚然,教育资源整合毕竟是国家大计,此举致力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可以说是对学校、老师、学生等多有裨益的欢喜事,对于此举的深远意义,包括家长在内的每个人,自当鼓掌点赞。
  不过值得商榷的是,教育资源整合的方式是否可以更加人性化。以杨集小学撤除为例,撤除之前可否给予家长和孩子更多的应对时间,毕竟这并不是简单的搬迁,牵涉到孩子上学的接送、学生教学课程对接、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等诸多问题。况且根据教育部门的回应,该学校按计划在7月1日前撤除,实际撤除时间却提早了近两个月,还赶在撤除文件正式下发前就行动,难免有操之过急之嫌。同时,是否能让转入学校做足准备,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环境,都能让新转入的学生完美对接。
  简而言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之本,还是课堂里的学生。不管是教育资源整合,抑或深化教育改革,希望能够做足预案,完善细节,让老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安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