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海绵”能留住八成雨水
铺透水地砖,建蓄水池,李沧一小区雨水处理成模板
2017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5月11日讯(记者 张晓鹏 通讯员 韩秀杰) 采用9种雨水处理措施,通过吸排储存、循环利用,小区能留住八成雨水。11日,按“雨水整体处理”原则改造的华泰社区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1200户居民面前,成了名副其实的“海绵小区”。
  华泰社区位于李沧区西部,建于本世纪初,在海绵化改造中,李沧区投入资金约3000万元,整治主要内容包括宅间路面透水铺装改造,下沉式绿地改造及绿化补植,蓄水模块建设、停车位建设,其他公共设施增设等。改造整治根据“雨水整体处理”的设计原则,采用了9种雨水处理措施,对雨水进行“源头控制、过程处理、末端收集”,能吸排雨水,防止洪涝灾害,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华泰社区因此成为目前青岛市采用雨水处理措施种类最多的老旧小区,也是青岛市首个采用模块化蓄水池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的老旧小区。
  “在小区宅间改造方面,首先对严重缺乏绿化的楼间绿地进行微地形处理,在绿地中设置植草沟、下凹绿地和生物滞留设施,创造出可供雨水滞留、净化、下渗的区域。其次将楼前甬道破损且不透水的荷兰砖铺装更换为透水性良好的陶瓷透水砖,并通过适当坡度将雨水导入楼间绿地。另外,对堵塞、破损严重的建筑雨落管进行断接,通过成品排水沟将建筑屋面雨水导入楼前绿地,避免雨水直接进入小区雨水管网。”工作人员介绍说,小区内部中心活动广场的不透水铺装也更换为透水地坪,在小区车行道两侧增设了开口路沿石,方便雨水流入道路两侧绿地。在铺设嵌草砖停车位时,将车辆后轮至车尾约1米位置改为绿化,加强雨水下渗。
  “华泰社区本次改造最大的亮点是在小区雨水管网末端附近区域设置模块化蓄水池,共计100立方米,收集的雨水可用于小区绿地浇洒及道路冲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改造前,华泰社区的场地综合径流系数为0.6572,即65.72%的雨水直接通过小区雨水管网排放。改造后,通过一系列雨水处理措施,整个小区只有22%的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排放,剩余78%的雨水,通过新建的雨水处理措施在小区内得到滞留、净化,最终下渗补充地下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