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度学习,挖掘课堂魅力
青岛打造小学数学特色课程
2017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数学展示课现场。
   文/片 本报记者 李珍梅
  创设情境,用“一笔画”的规律解释著名的“七桥问题”;留课后作业,让学生重新改造七桥……4月17日,青岛市小学数学学科“深度学习”区域推进研讨会在青岛文登路小学举办。该校李强强老师根据学校自主创编的数学特色课程“思维转转转”教材中《一笔画》进行了课堂展示。充满趣味、深入浅出的特色课堂,让学生们体会到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
打造特色课程,课堂更有趣
  “同学们,听说过著名的‘七桥问题’吗?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七桥问题中的数学知识”。4月17日上午,青岛文登路小学李强强老师带来了一堂六年级数学展示课。18世纪,在哥尼斯堡城风景秀美的普莱格尔河上有7座别致的拱桥,将河中的两个岛和河岸连结。有位爱思考的青年,给大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能否一次走遍7座桥,而每座桥只许通过一次,最后仍回到起始地点。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七桥问题”。当时的人们始终没有能找到答案。但大数学家欧拉从朋友那里听到这个问题后,很快便证明了这样的走法不存在。他把这个实际问题抽象成了一个由点线组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一笔画”问题了。
  “七桥问题与一笔画有什么联系呢?”“可以一笔画成的图形到底含有什么规律呢?”……李强强老师以问题为引导,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兴趣。最后,李强强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 “哥尼斯堡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游客想将美景尽收眼底又实在不愿意走重复的路线。这可怎么办?假如请你来当设计师,你打算怎样设计这些桥?
  对于这道探究性作业,不少学生似乎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兴致很高。
分层设计特色教材内容
  本次研讨会是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仍轩老师主持的山东省“十二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究”的专项研讨会。
  据介绍,多年来青岛市小学数学学科一直以课题研究促有效教研。青岛文登路小学承担的“深析教材——深度学习的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的研究”课题研究是该课题的一个子课题。刘仍轩老师带领课题学校在深析教材的基础上,通过重新改编与整合教材、创编数学特色课程和数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短短一年的时间,青岛文登路小学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思维层次的特色教材内容。其中低年级以兴趣引导为主,内容包括火柴棒游戏、分类、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低阶数独等认知浅显的内容;中年级加强孩子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入孩子们喜欢的“小侦探破案”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年级的内容设计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内容的设计也更加多元。
学以致用,收获乐趣和成就感
  刘仍轩老师说,“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真正落实,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做到学思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核心思想和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极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数学素养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