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国际合作纪实
2017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图为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教学副校长Sergey Makarov教授率团访问我校,与我院领导老师会谈。
  ▲英俄双语专业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
  ▲英俄双语专业学生在俄罗斯期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俄罗斯一小学义务教授中文。
     张彩波 张晓丽 尹传波

  近年来,山东大学翻译学院在新一届院长王湘云教授的带领下,把握教育国际化的契机,充分利用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门所提供的宝贵资源,积极开拓各种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治教的路上,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适时调整步伐,跨出封闭办学的小天地,走出去,请进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日语专业:
夯实基础,扩大交流

  目前,中日关系风云变幻,正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中国高校日语专业人才的招生规模与就业前景。在这种大环境下,学院适时调整了日语专业的招生规模,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精英培养模式。学院与日本大学的交流合作开始的比较早,从最初的一两个合作院校发展到目前的多所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日本北海商科大学、东北学院大学,大手前大学、武库川女子大学、明樱大学、早稻田大学的一学年、一个学期、暑期项目等。
  尽管绝大多数日语专业学生都有机会出国学习或交流,但他们在国内学习时间要长得多,所以日语专业的国际化办学的进程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外的短暂交流学习。因此,在为日语专业配备优秀国内师资的同时,学院想方设法为日语专业聘请崇实敬事的高水平外籍教师。这些外籍教师在语言与文化的教学中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在学院每年举行的大型国际文化系列活动中,主要由外籍教师辅导的“五月物语”日语专业文化节活动,形式多样,水平高,已经成为学院外语文化活动的名牌项目。在专业教学和指导中,外籍教师任劳任怨,诲人不倦。岩山泰三先生是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在学院工作近10年,他几乎成了日语班的班主任,除了平时的授课和辅导外,他历年都协助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
“英语+X语种”方向:
X语种为主,点面结合

  “英语+X语种”方向学生培养是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的主要特色,即英语为主要语言,外加一门强化的第二外语,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是双语专业或复语专业。目前,学院开设的“英语+X语种”方向有是“英语+德语”、“英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和“英语+俄语”等四个双语方向。学校和学院在与英语国家的交流方面,起步较早,交流人次相对较多,交流质量也相对较高。在这种形势下,根据学院的“英语+X语种”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学院积极配合国际处为主导的国际交流拓展工作,主动为学生争取赴非英语国家访问交流的机会。
  1、“英语+德/法”双语方向:起步
  英德方向是学院最早开始的一个“英语+X语种”的专业培养模式,近年来,每年招收约60名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考察和权衡,结合双语的专业要求以及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2014年学院决定组织学生参加德国不莱梅大学的暑期语言文化交流项目,当年有15位同学报名参加了该项目,回国以后他们都向学院交出了一份详尽的项目报告书,总结了在德国学习和交流情况。学院根据学生的总结报告以及不莱梅大学出具的课程成绩报告为学生评定了一、二、三等奖学金,所有参加项目的同学都获得了与之努力相对应的肯定与奖励。随后,学院向学校国际交流网站推荐了优秀的项目总结报告,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国际交流的行列中。同时,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辅导员以及学生干部,趁热打铁,请参加此项目的同学与其他同学集体分享了出国经历和感受。这一切后续工作为后来的不莱梅大学项目以及其他类似项目的计划和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2014年开始,参加这一项目及其类似项目的人数稳步增加,收效明显提升。德国短期项目的成功实施,增加了学院在与非英语国家交流方面的自信,2015年,学院成功组织了英法双语的学生参加法国天主教大学的暑期语言文化项目,当年就有14位同学报名参加,初步解决了本专业方向学生国外交流的需求。
  2、“英语+西班牙语”双语方向:发展
  在英西方向学生的国际交流方面,学院除了组织学生参加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学的暑期项目外,还与奥维耶多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学位项目(3+1+1的本硕连读项目)和半年的访学项目。仅2016年学院就有9人参加了本硕连读项目,7人参加了半年的访学项目,7人参加了暑期项目。目前,学院正在着手研究英西学生建制访学方案。鉴于赴西班牙留学成本较高,学院拟根据学生个人的意愿对整班进行分流:国内班和国外班。这对于每年招生额度只有约30人的英西双语方向的学生来说,出国的几率和机会都将是比较可观的。
  3、“英语+俄语”双语方向:提升
  作为学院最晚建成的英俄双语方向来说,国际交流工作却是突飞猛进,后发先至。英俄专业方向每年招收一个班,约30人。从二年级开始,除了个别分流的学生,学院采取整建制将全班学生派往俄罗斯的大学进行为期半年至1年的交流学习。
  为了谋求英俄方向学生的国际交流机会,2015年暑假期间,学校主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副校长陈冠军教授,带领翻译学院有关负责人对俄罗斯三所大学进行了全面考察,最后决定与阿穆尔大学合作,并签署了相关协议。秋季学期一开始,学院就立刻着手这项工作的实施。尽管面临着许许多多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但学院仍然最终决定,在2016年春季将整个班级27人派出。
  为了确保本班学生在俄罗斯顺利地学习和生活,在征得学校同意的情况下,学院派出一位俄语教师,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估。一个学期的留学项目进展得很顺利,学生各方面的进步都很明显。在临近学期末的时候,英俄班里有学生代表在向学院汇报他们学习情况时,表达了希望继续在阿穆尔大学访学的渴望,学院马上与阿穆尔大学的沟通,签订附加合同条款,为部分学生办理了延期项目的手续。
  受到首次英俄班整建制留学成功的鼓舞,学院继续开拓和扩大与俄罗斯有关大学的联系和合作。2016年5月,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代表团来访,并与翻译学院达成了合作办学的意向。
注重内涵,双向交流
  在各大院校竞相与国外名校合作的氛围下,学院结合自身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特点,没有一味地追随国外名牌学校,靠输送几个学生,交纳昂贵的学费,被动地、“单向”地国际化。在比较和权衡有意与我们合作的几所院校之后,学院决定与在我们看来最有诚意、最务实的、历史也比较悠久的北密歇根大学开展合作。
  2015年冬,学院接待了北密歇根大学校长、分管国际交流的副校长、国际处处长以及文理学院的院长等。该校校长向学院师生介绍了北密歇根大学的办学理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双方合作的期待。校长一行返回美国一周后,北密歇根大学文理学院与山东大学翻译学院在反复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学院选派了黄秀国博士赴北密歇根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学》两门课程,取得了圆满成功,黄博士“在学期末已经成为当地最有名的中国人”,标志着学院在对外交流“走出去”方面,迈出了实实在在的第一步。同时根据备忘录,北密歇根大学选派了美国文学研究教授莱斯利博士来翻译学院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美国文学系列讲座。学院的研究生以及对文学感兴趣的教师受益匪浅,有几位研究方向相同的教师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并达成了科研合作意向。
拓宽形式,丰富内容
  除了一对一的院校合作外,学院发挥翻译学院所在地威海的地缘优势,积极承办国际性教育论坛、会议,吸引专家来威海讲学。促进中外双向留学,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2016年夏天,学院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承办了2016年国际语料库研讨会议。王湘云院长在本次会议的筹备会上说,“我们要珍视此次教育教学国际化的契机,不为经济效益,不图虚名浮利,协力办好这次会议。”为了承办这一国际会议,学院从院长到学生志愿者,都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时间,获得了与会国外专家的高度肯定,也获得了国内参会者的普遍好评。同时,学院师生,尤其是年轻教师,有机会和相关领域的国际专家、学者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受益良多。
  自2013年以来,来翻译学院做学术讲座的国外专家、学者平均每学期不低于10人次,有效提高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视野,推进了教师队伍国际化。学院引进了伦敦大学《翻译学》课程体系,逐步实现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国际化。
  在激励学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学院迈出了坚实的“走出去”一步,取得了突出成绩;同时,在西学东渐,洋为中用的“请进来”的过程中,提升了自我的国际化程度,惠及了更多的师生。仅2016年,就派出学生145人。合作交流的高校涉及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俄国。根据2016年的数据统计推算,翻译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平均出国(境)交流人数占学院总人数的40%以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