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2017年05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年来,枣庄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建设的各项部署和第七次全国人防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时期“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使命任务,不断改革创新,求实奋进,积极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新型人民防空体系,人防资源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 
一、加强指挥体系建设,增强高效指挥能力
  立足使命任务,科学筹划,合理布局,高标准完成了防空防灾指挥体系的一体化建设。调整完善了市、区(市)人防指挥机构,将人防部门纳入政府应急救援体系,按照战时防空、平时防灾的双重需要,建成设备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人防基本指挥所、地面应急指挥中心和机动指挥通信车,形成了地上地下结合、固定与机动结合、军队与地方结合的指挥平台。结合枣庄实际,修改完善了《城市防空袭方案》,制定下发了《防空应急准备实施计划》,编制了《防范和处置恐怖性事件工作预案》和《人口疏散方案》等,为全市防空防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遵循和保证。着力抓全员和人防专业队伍的按纲施训和综合演练,并结合“5、12防震减灾日”、“9、18警报试鸣日”,组织人防专业队伍开展观摩演练、防空应急救援演练、防化救援演练和人员疏散演练等活动,演练内容由单一的防空向防震减灾、防化学事故等综合演练拓宽,参演人员由人防专业队扩大到在校师生、机关干部、重要目标单位职工和社区群众,人数由几百人增加到上万人,均收到了较好的演练效果。近几年来,还参加了全国和全省人防系统比武竞赛活动、人防指挥集训拉练和人防应急行动研究性演习等一系列活动,干部职工防空防灾的组织指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大大提升。
二、完善通信警报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加强以指挥通信、预警报警为一体的人防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战时防空、平时防灾救灾提供可靠保障。建立完善了人防综合信息数据库、人防指挥信息控制系统、空情接收自动化处理系统、“防空防灾一体化”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卫星接收系统和人防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等,运用指挥通信控制自动化软件,使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既可满足战时防空指挥的需要,又能为平时应对灾害事故发挥作用。近年来,依托省专用通信资源和军线专网建成了人防指挥信息专网,完成了市、区(市)无线通信二级网建设,形成固定与机动、有线与无线、人防与军队信息资源共享的通信保障平台。全市还建立了防空防灾警报统控系统,警报报知手段实现了自动化、多样化,全市警报音响覆盖率、鸣响率和统控率均达到了95%以上。
三、加快人防工程建设,构建保国安民之盾
  按照完善城市功能、服务改善民生、加强应急反应的要求,加快推进地上地下同步建设,逐步构建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综合防护工程体系。多年来,枣庄市人防抓住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机遇,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指挥所工程、疏散干道工程和公用人员掩蔽工程等防护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开发单位依法“结建”防空地下室。并着眼未来防空防灾需要,制定了防空袭预案和人口疏散计划、方案,启动了疏散地域、疏散基地和疏散点“三位一体”的疏散体系建设,把人防工程建设和人员疏散地域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空袭来了能避难,灾害来了能避险,为人民撑起一把安全可靠的“保护伞”。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民众综合素质。
  近年来,人防教育不断创新形式,拓宽渠道,丰富载体,内容由单一的防空向防空防灾和应急救援、自救互救拓宽,教育对象由各级学校逐步向机关、企业、社区、网络拓展。同时,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有影响力的宣传教育,采取发放宣传册、设置固定宣传栏、开办知识讲座、组织文艺汇演、知识竞赛、车队巡回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让广大群众掌握防空防灾的基本知识与防护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