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五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倾向构建更合理传承人梯队
28岁的非遗传承人,不妨再多些
2017年06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传承人在跟着专家学习剪纸技艺(资料图)。
     本报济宁5月31日讯(记者 汪泷) 济宁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日前公布,31人入选,其中最年轻的只有28岁。至此全市市级非遗传承人已达到165人。 
  在这份名单中,记者看到31名新晋市级非遗传承人仍然分为八大类,分别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体育竞技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以及传统医药。济宁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富荣介绍,此次公布的非遗传承人以传统曲艺、戏曲及手工技艺为主,“主要是为了振兴传统工艺和再现济宁‘曲乡艺海’的盛况。” 
  随着市级非遗传承人的规模不断扩大,济宁在评选传承人方面更加看重非遗项目的良性传承。李富荣介绍,此次入选的非遗传承人所在的非遗项目中,多数此前都已经有传承人入选其中,“而这次一些非遗项目再评选出新传承人,希望能够扩大一些重要非遗项目的传承规模和实力。” 
  以传统音乐中的鲁西南鼓吹乐项目的传承人杨玉贺为例,该项目的传承人伊双来已经是国家级,为了使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人梯队实现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良好衔接,所以将在第11届中国艺术节中斩获群星奖的《鲁西南鼓吹乐》主演杨玉贺选入,“杨玉贺只有28岁,这对非遗传承人向年轻化方向发展是个很好的榜样。” 
  除了科学、合理的构建梯队,济宁市非遗保护中心还通过一些文化活动积极挖掘民间的优秀艺人,提升济宁市的传统艺术人才储备力量。李富荣说,像此次入选的任城区的山东落子传承人王纪雷,就是在一次曲艺汇演中发现的,“在‘落子王’张青敏成为省级传承人之后,王纪雷的入选也将使传统艺术人才库资源更加丰富,对今后在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中也能出一份力。” 

非遗更好地传下去 年轻传承人需加油
  5月24日,山东省非遗人群剪纸技艺培训班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非遗基地开班。这是自去年泥塑培训班之后,济宁第二次承办省一级的非遗技艺培训班,以本土传承人为主的33位学员将进行约20天的剪纸技艺学习。  李富荣认为,非遗传承最重要的核心自然是传承人。通过此类集中培训,旨在提高传承人的文化素养、创新水平,“传承人要想传承下去,首先要能应对文化市场的不断变化,所以邀请省内外的非遗专家对传承人进行培训,可以指导他们更好地开发自己的非遗产品,甚至向文化创业的方向发展。” 
  除了剪纸之外,今年下半年预计还将开办木雕培训班,并将把这个培训班持续性的开办下去。李富荣介绍,现在各县市区也积极围绕传承人开设非遗传习所,频繁的开展非遗传承活动。而在任城区,济宁市群众艺术馆在南池小学等中小学设立了非遗传习基地,让孩子们从小便能与非遗文化接触。 
    本报记者 汪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