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避开限制与封锁中国实验项目飞向国际空间站
2017年06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6月3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猎鹰9”火箭发射升空。          新华社发
  ◥“龙”飞船主结构照片。
     4日清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用“猎鹰9”火箭发射“龙”货运飞船,第11次为国际空间站送去补给和实验设备——其中,引人瞩目的是一项中国独立设计的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站。这也是SpaceX公司发射首次重复使用的“龙”飞船。
  首次发射经过
回收的“龙”飞船

  美国东部时间3日下午5时07分(北京时间4日上午5时07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从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39A发射台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原定于美国当地时间6月1日下午5点55分(北京时间6月2日上午5点55分)进行,但后因天气情况而推迟。据了解,“龙”飞船将在大约三天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龙”飞船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发,飞船带有热防护罩,可以在返回地球时耐受极高温安全降落。“龙”飞船上携带约2700公斤的物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地球观测工具与中子星研究设备。这次发射也标志着SpaceX首次尝试发射经过回收的“龙”飞船。
“龙”飞船载有
中国实验项目

  美国宇航局发言人凯瑟琳·汉布尔顿称,由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团队独立设计的一个实验项目——“空间环境致生物微进化规律实验载荷”,也搭乘“龙”飞船,飞向国际空间站。这个项目旨在研究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对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影响。
  邓玉林教授表示,其研究目的在于减少航天员长期飞行出现的神经系统的功能性变化、免疫系统损伤、心理障碍等负面影响,进而为长期载人飞行健康保障以及深空生命信息探测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首个中国项目
有什么特别之处

  作为首次进入国际空间站的中国项目,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套实验设备并不是很大,里面是一块块的芯片板。邓玉林教授介绍,他们在芯片中装入了不同的生物基因样品,芯片可以控制样品的温度,同时可以在分子层面上检测基因的变化。
  “航天员在天上,特别是长时间驻留的时候,空间环境会对航天员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有一个比较大的风险,就是导致基因的一些变异,我们的实验希望验证这个变异到底有没有影响。”邓玉林说。
  目前人类已经在规划前往火星的旅程,航天员在太空中有可能会有长达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驻留,科学家已经注意到,太空环境存在高辐射等不同于地球的条件有可能导致人体的基因变异,甚至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患上癌症等风险。
中美航天合作
受阻“沃尔夫条款”

  的确,这并非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2011年,美国在财年开支法案第214页至215页,附加了一项不起眼的条款,这个条款是由美国议员弗兰克·沃尔夫提出,因此被称为“沃尔夫条款”。
  它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中美航天合作进行限制,包括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宇航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其涉及范围广泛,界限模糊,即使中美民间科学项目合作有时也会受到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此次中国自主研制的实验项目,通过商业合作模式前往国际空间站,颇受关注。此次北京理工大学在美国的合作方均为私营公司,并没有违反“沃尔夫条款”,因此中国实验才得以首次进入国际空间站美国太空网评论说,这一合作或将融化中美太空合作的“坚冰”。
  这次中国科学家与美国私营航天公司合作,被认为是“规模虽小、但意义非凡”,许多美国航天领域的人士都说,期待与中国有更多的合作。美国多个太空政策专家则认为,这开拓了一种全新商业合作模式,将可能成为中美两国未来联合开展工作的重要一步。       据央视、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