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致富,幸福靠双手创造
蔬菜大棚让郝福永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2017年06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郝福永在蔬菜大棚内打理黄瓜。 本报记者 李德领 摄
     本报记者 李德领

  1.5米的身高,重病的双亲,正在上学的一双女儿,这是压在菏泽市开发区岳程办事处郝庄社区郝福永肩上的担子。但是,贫穷压不跨一颗向往幸福的心,靠着长满老茧的双手,他硬是撑起一个家,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近日,在郝福永承包的蔬菜大棚里,他正弯着腰在黄瓜秧中间穿梭,摘下一根根顶着黄色小花的黄瓜。由于幼年时患有佝偻病,郝福永的身高要比普通人矮上一头,因此,干起活来,也比别人费劲。等他把两筐黄瓜装上三轮车,早已累的大汗淋漓。来不及休息,他胡乱擦上一把汗,就骑上三轮车往十几里之外的蔬菜市场赶去。郝福永说:“多跑几里路,一斤黄瓜就能多卖5毛钱。”
  郝福永16岁时到烟台一家饭店打工,从最初的扫地到刷碗、配菜,一干就是十年。直到2010年,他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最后偏瘫在床,作为独生子的郝福永匆忙赶回来,担起照顾母亲的担子。  
  “母亲的手术报销完还花了5万多,其中4万是借的亲戚邻居的,妻子智障,我要照顾母亲和两个女儿也没办法出去打工,一下子成了村里的贫困户。”郝福永说,没有了收入来源的一家6口人,仅仅靠6亩农田维持温饱,然而母亲、父亲和妻子都要吃药,郝福永急坏了。
  “一年地里收入6000元,还不够母亲的药钱,不干活哪行?”勤劳认干的郝福永没有闲着,他白天下地、照顾家人,晚上就帮企业包装山药,虽然每天多了60元的收入,日子仍旧过的捉襟见肘。  
  2015年,郝庄社区争取到市里30万元扶贫项目,要在村里建扶贫大棚,承包给贫困户。听到这个消息后,郝福永第一个报了名。“以前在院里也育苗,搭了简易的拱棚,卖蔬菜补贴家用。”他说。  
  经过初选、村民代表评议、公示,郝福永用一年5000元的租金租下了其中一个蔬菜大棚。“主要基于三点考虑,第一懂技术,第二认干,第三家里负担重。”社区主任郝俊华说,为了方便贫困户种植,他们把社区闲置的农场让出来建起了蔬菜大棚。除此以外,为让贫困群众有更多选择就业的机会,区政府还在郝庄社区建起了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距离扶贫大棚只有100米的距离,我忙完棚里的活儿,就去扶贫车间里包装山药。”如今的郝福永再算起家庭收入账,笑得合不拢嘴,“去年蔬菜大棚两茬就赚了1万多元,我在扶贫车间一个月也能干20天,一年收入1.5万元,家里6亩地收入6000多元。”
  郝福永说,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还了账、脱了贫,还有了积蓄。对于他来说,虽然日子过得很辛苦,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幸福就在不远处。
相关链接
    菏泽大力推广扶贫车间建设,实现贫困人口“挣钱顾家两不误”。据悉,菏泽55%以上的贫困人口具备一定劳动能力,但有的文化程度低,有的因病因残不宜外出打工,有的因照顾老人、孩子不能外出打工。为让这部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市扶贫办大力推广扶贫车间建设,着力引导劳动密集型项目向贫困乡村布局,为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提供基础。在全市范围内采取“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的“四送”措施,初步达到了“村村有项目、户户有良策、人人有岗位、兜底有政策”的“四有”目标,实现了“群众赢、支部赢、企业赢、产业赢”的“四赢”目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