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丝带+棒棒糖,新疆生棒棒的!
95名新疆生赴考场,“班爸班妈”送上暖心祝福
2017年06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疆班的老师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文/片 本报记者 刘腾腾
  在青岛66中有一群考生,他们来自于几千公里之外的新疆,远离家人,孤身一人在青为高考梦想奋斗。但是无微不至关心他们的老师、热情友好的同学却让他们奋勇直前。在青岛求学四年,让这群新疆考生收获不一样的美好回忆。
上考场前,老师亲手系上蓝丝带
  7日早上8点整,在66中考点门口早早聚集了一支约百人的考生队伍。他们身着校服,阵容整齐,跟其他便装打扮的考生明显不同,他们就是66中新疆班的学生。与他们一起赶到考场的,是所有新疆班的老师。他们与每一位考生拥抱,为他们助威打气。
  老师们都提前为学生们准备了礼物:蓝色带和棒棒糖。学生进考场前,老师们亲手为每一个人在手腕上系上蓝丝带,并把棒棒糖发到了学生们的手中。“系蓝丝带是为了给孩子们加油鼓劲送关怀,棒棒糖的寓意是‘棒棒的’。希望通过这些小礼物来缓解孩子们的紧张心情,为他们增添信心,祝他们能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青岛66中新疆一班的班主任邹金萍说。邹金萍告诉记者,统一送考是学校多年的传统,在学生们高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时刻,老师们要助他们一臂之力,为他们加油鼓劲。
新疆娃娃有“青岛妈”
  记者了解到,66中自2005年8月开始承办新疆班,到现在已经送走了12届学生了,今年即将要参加高考的来自新疆的考生共有95名,共有三个班。与普通的高中学生不同,来自新疆的学生在青岛已经度过了四年的高中生活。
  “按照规定,新疆班的学生来到青岛要先上一年的预科班,夯实基础,然后再学习高中知识。”邹金萍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青岛的生活,学校还专门安排了生活老师。
  “刚来青岛时,孩子们在生活上和心理上都需要有适应期,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新生活,为他们做好后勤服务。”新疆班的生活老师官慧敏告诉记者,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老师们会帮忙解决;当孩子们生病住院时,老师们要为他们做饭、照顾他们康复。从衣食住行到学习情况、心理健康,老师们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注。
  在青岛求学四年来,这些新疆生们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在外生病……师生感情加深,班主任们最终成了学生们口中的“班爸”“班妈”。

即将离青,难舍第二故乡
  与其他考试不同,新疆高中班的学生是先填报志愿再参加高考。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报考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学校。“青岛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一想到将要离开,真是非常舍不得。”来自新疆的考生伊丽努尔说。最让他们不舍的,是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对他们来说,步入高考考场时没有爸妈陪伴,而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
  “祝福他们所有人都能在这场重要的考试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为自己的四年青岛求学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目送一个个孩子进入考场,所有的老师也为考生们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