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助推“和怡”教育发展
2017年06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和怡”教育是怡园中学的特色,为了凸显这种特色,学校在各方面都致力打造“和怡”共同体,教科研就是“和怡”共同体上一枝美丽的花朵。
  斯坦豪斯在《教师要做研究者》一文中说:“如果教育要得到重大改进,就必须致力教科研。”因此,怡园中学“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成果带动师生的怡悦”。以语文组为例,自建校以来,他们先后进行《借鉴新理念、新方法指导古诗词的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初中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和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究》等近二十个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并顺利结题,这些课题分别围绕“个性化阅读”“系列化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习惯”“作文的审题”等方面进行探究。从阅读到写作,从探究写作的序列化到培养写作习惯,可以说保罗万象,“和怡”的智慧在科研中一次一次得到印证。所以说,科研不仅成就了刘常凤、王本红等一批威海市教科研先进个人,更是促进了怡园生命化语文课堂的诞生,学生文学素养也在螺旋式提升。因此,教科研在打造怡园中学的“和怡教师”“和怡课堂”“和怡学生”等和怡共同体上功不可没。
  一、教科研促进了和怡教师的发展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科研不是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它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在教研中难免遇到困难,这就需要团队的力量解决。而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彰显“和怡”教育特色的过程。谁出一个优秀的点子,其他人会由衷地赞美,这也让哪些出谋划策的人得到了一种愉悦的体验,这种体验反过来又会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课题中来。每每课题顺利结题或获奖时,成员们的幸福感溢于言表。在长期的教科研中,骨干教师如雨后春笋般涌起,这批骨干教师通过教研活动,与一般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和教学行为交流,共享教育资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及引带作用,使一般教师从骨干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书育人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业务水平。骨干教师的示范,加快了一般教师对新理念的消化、吸收、运用,更能加速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所以,教科研是教师和怡发展的源动力。
  二、教科研催生了和怡课堂的产生
  “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教科研对教学的促进。”我们搞好教科研的最终目的不仅要提高个人到整体的教科研水平,而且要善于把教学经验上升为某种教学理论反作用于教学实践。否则,教科研就流于形式。因此,我们从课堂入手,来检验教科研的效果。同时,以课堂的效果来促进科研的可持续发展。以语文组的《初中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和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究》为例,他们研讨“佳作评鉴——病文共改——个人修改——自我反思——师生评价”的作文修改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修改的自主性,更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学生爱上了写作,语文写作课堂不再成为师生的负担,而是一种期盼,师生的美好情感也随着写作的深入而加深,所以,“和怡”课堂更离不开教科研。
  三、教科研促进了和怡学生的成长
  教科研带动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是拉动了家校共育。学校与家庭共享教育资源,这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得到了优化,教育方法的转变,必定促进孩子的发展。在和怡课堂上孩子好学乐学,在和怡家庭中孩子蓬勃向上,在这样感恩和阳光的和怡环境中成长,孩子就能做到帮教竞学,和融共进,你追我赶的氛围就能形成。以课题《基于家教和谐共育的家教微课》为例,我们围绕家长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开发并建立的家校微课资源库,这些资源库不仅对老师开放,更向家长开放,这样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了,并且家长的好建议又促使我们改进和丰富家教微课资源库,有了这些优秀微课的指导,许多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孩子的成长自然就更快。
  一个学校的教研水平越高,那么这个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就越高,取得的教育成效就越大。多年来,我们的《基于"家校和谐共育"的微课设计研究》等二十多个课题获得省市级创新成果一二等奖,2016年,我校获威海市第四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教科研让怡园中学“和怡”教育锦上添花。
乳山市怡园中学 刘常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