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来的暴雨下了枣庄7.4个周村水库
这雨挺解渴,但农作物挺“受伤”
2017年07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月14日至16日,枣庄市突降大到暴雨,18日,记者从枣庄市水文局获悉,全市平均降雨量136.7毫米,折合水量6.24亿立方米,降水量相当于7.4个周村水库。强降雨在缓解枣庄旱情的同时,也给枣庄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
  本报记者 秦政 
通讯员 刘罡 

平均降水量达136.7毫米
比历年同期多三成

  记者从枣庄市水文局水情科了解到,7月14日14时至16日8时,枣庄全市平均降雨量136.7毫米,台儿庄区114毫米,峄城区118毫米,市中区172毫米,薛城区147毫米,山亭区146毫米,滕州市131毫米。其中,市中区平均降雨量超过150毫米为大暴雨。排在前三位的较大雨量站点分别是薛城陶庄244毫米、滕州柴胡店水文站235.5毫米、周村水库229毫米。
  据了解,今年以来(1月1日8时~7月17日8时),枣庄市平均降雨量478.7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30.2%;入汛以来(6月1日8时~7月17日8时),枣庄市平均降雨量348.7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62.8%。同时,记者还了解到,截止17日8时,枣庄全市五座大中型水库共蓄水17430万立方米,较历年同期多蓄7356万立方米,本次降雨新增蓄水量1852万立方米。
  同时,本次降雨过程中,枣庄市各主要河道也出现洪水过程,据各水文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滕州十字河柴胡店水文站15日8时24分实测洪峰流量438立方米/秒;峄城大沙河水文站15日12时24分实测洪峰流量262立方米/秒;薛城大沙河水文站15日12时30分实测洪峰流量269立方米/秒;台儿庄闸水文站15日14时实测泄洪流量318立方米/秒。
缓解“吃水难”
但有喜也有忧

  据介绍,近三年来,枣庄一直处于偏干旱状态,今年入夏以来,由于天气干燥、蒸发量大,加上前两年储水量本就不足,枣庄用水形势不容乐观。但近期的几次降雨,缓解了枣庄的“吃水难”。
  据水文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6日8时至7日8时,全市受强降雨影响,平均降雨量126.9毫米,折合水量5.79亿立方米,加上这次的降水量,足矣解除枣庄的干旱“信号”,近期已稍显紧张的供水形势得以缓解,居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保障。同时,本次降雨不仅增加了水库的蓄水量而且是土壤处于了饱和的状态,目前枣庄的各大水库的蓄水形势良好,只是由于强降雨,在短期内会引起个别地方的城市内涝和低洼地带的农田内涝。降雨期间,本报记者就报道了枣庄市市中区立交桥、南园立交、居民小区等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情况。
  此外,这次的普降暴雨对枣庄市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枣庄各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出现田间积水、玉米倒伏和设施大棚受损等农业灾害。
  根据农业部门统计上报和现场勘查,枣庄市玉米因田间积水受灾面积达8.9万亩,设施农业受损面积达500余亩,倒塌(受淹)大棚200多个。滕州市玉米田间积水面积达1.8万亩;薛城区玉米积水2.6万亩,设施蔬菜大棚受灾130亩;山亭区玉米、地瓜、花生等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2万余亩,果树被淹1215亩,20个蔬菜大棚倒塌或受淹;市中区玉米积水1.5万亩,设施农业受灾373亩,损毁大棚31个,齐村镇前川、中良、后良等村冲毁农田10余亩;峄城区12个大棚受淹;台儿庄区葡萄种植基地积水400多亩。初步估算全市设施农业(大棚)因灾造成经济损失2500多万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