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十时,由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主办,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美术馆承办的“构建与重现——稷下学宫”创作汇报展在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从《稷下学宫》的创作背景、理念和过程出发,通过草稿的形式全面呈现了五年来韦辛夷先生对人物的动态分解与场景组合、人物服饰与道具的查阅印证与设计、以及六个整体效果图,从而对《稷下学宫》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和展示。开幕式由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院长杨枫先生担任研讨主持,并通过播放微纪录片的方式由韦辛夷先生亲身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十分新颖且有感染力。开幕式后,到场的文化界领导、艺术家、文化学者还举行了“构建与重现——稷下学宫学术研讨会”,多样的解读视角、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浓厚的艺术氛围,让现场的媒体人士以及众多书画爱好者受益匪浅,也让人们对此幅巨作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贾佳)
▲韦辛夷主席致辞
杨枫 (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协副主席、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院长)
二十年前我和辛夷结识,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不久,艺术品市场渐热,为了迎合市场,大家都在画小品,而辛夷就说:“越是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在画小品迎合市场的时候,越得有自己的信念,越得要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选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且能够感动自己的历史事件和题材,画几张大画。从《马陵道》《闯关东》《广陵散》《小岗村之夜》到今天的《稷下学宫》,这么多年过来,辛夷也的确真正在坚守,不断实现自己信念。《稷下学宫》就是他下力最大,真正能体现他信念的标志性作品,是一幅能够代表他的艺术水平、艺术风格和他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精品力作。
刘溪 (济南市文联党组书记)
去年和辛夷主席我们“重走长征路”,去了遵义和苟坝,大家现场感触特别多。但是回来后,唯有辛夷主席创作了一张非常精彩的《苟坝的马灯》,我想这就是他作为艺术家的一种独特敏感性。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走热,画家们在政史题材的大创作方面有所减弱,很多画家开始偏重于高士、养生等和政治远离的题材,而辛夷主席则一直关注政治、历史等宏大的题材,我想:这和他的视野、阅读、看待问题的着眼点和信仰有关系。
王骞 (山东东方天健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近年由北岛发起、主编并作总序推荐的视野丛书(6册)中,有北京大学教授李零的《大刀阔斧绣花针》,而这七个字也正是我对韦辛夷先生《稷下学宫》的认识。
再说三个词。第一个词是“闭关”,在特别喧嚣的时代,在人们连屁股都坐不住的时代,辛夷先生闭关五年,潜心创作,十分难得;第二个词是“泥泞”,这五年他深陷创作之中,可供参阅的资料少之又少,恰是一段泥泞的拔不出腿来的路。但正是这段路,让辛夷先生锻炼了自己的下肢能力、平衡能力和对抗纠缠的能力;第三个词是“爬山”。其实在浙美进修的时候辛夷先生就没有选择“湖边漫步”,而是爬了很多山,这些山就是《灵山法会图》《马陵道》等。今天的《稷下学宫》仍然是爬山,他通过闭关,走过泥泞,爬到了山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最近我看梁冬和吴伯凡先生共同主持的一档商业脱口秀节目,叫《冬吴相对论》,里面说到一句话是“视角一变,世界就变”,所以在我看来,辛夷兄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情致去完成了一张精品力作,其高度变了,视野变了,境界也自然大不同了。
李兆虬 (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美术总监、济南市美协副主席)
在我看来,韦主席是“自讨苦吃”。画这幅画,没有人出资,也没有政府指定让他画,他自己却“自找麻烦”,“自讨苦吃”。当下,好看好听的诗很多,但是伟大的诗人没有,画也是如此,轻松愉快的作品、唯美的作品很多,但是有分量的、经典的历史巨制不多,韦主席愿意迎难而上,自讨苦吃,这也让他和一般的画家拉开了距离。
李学明 (山东省美协艺术顾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今天看了《稷下学宫》的原作十分震撼!为山东画家画出这么一幅历史巨制而自豪,但同时我也在反思:作为一个画家,应该拿出什么样的精力和思考来丰富我们的绘画。辛夷对绘画的理解,对大创作的把握能力在同行当中也是佼佼者,这幅作品难度很大,它局限在一个范围之内,且很多角色都是背影,他们的言语顾盼,举手投足还都需要仔细表现……画画的人一看这画就知道:太难办了!真是自讨苦吃!但辛夷对整幅画的布局、人物主次等处理的恰到好处,非常完美。
高楠 (中国石化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
在韦主席的作品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的文化积淀对他的艺术的反哺。凡事有因就有果,他关注和支持齐鲁文化,艺术中富含了哲学、文化、人文、历史的载体,才有了《稷下学宫》这幅大作。这幅画表现技巧高超,氛围十分浓厚,传达给读者的最大的感受就是“争鸣和辩论”,这也就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了稷下学宫的四次争辩——王道与霸道之辩、天道与人道之辩、善与恶之辩、义与利之辩。
张颂斌 (中华民间藏品鉴定研究会山东委员会理事、青铜器部部长,青铜鉴定专家)
画先秦之前的作品太难了,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太完整的史料值得参照,即使有出土文物,但也都是小物件,看过之后都不知道其用途何在。但是韦辛夷先生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考证,画面更用墨来表达,将当时服饰的颜色通过深浅、明暗来处理,十分高明、到位。很多细微之处也十分出彩,如佩剑的处理,底座为铜器的四根柱子(当时的土木建造,很多连接处都是铜件,且有花纹),左下角的酒杯、酒壶,配饰、几座等全部都经过了研究和参考,表达的非常准确。我觉得这不单单是一幅绘画作品,也是古文化鉴赏方面的一个很好作品。
周长风 (济南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稷下学宫》可以说是一件殿堂级的作品,他体现了韦主席的学识和感情,精品力作,无可复制。很多画家一年画几千张作品,但是我认为这种不断迎合市场、重复自己的做法,意义不大。陈忠实一生一部《白鹿原》,曹雪芹一生一部《红楼梦》都是无法超越的经典,所以一个画家一生有一二十张精品力作,足矣。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千余位学者从全国各地汇聚到齐国,辩论探讨,气场十分浩大。与稷下学宫比,当下学术风气和文化风气尚显单薄,所以《稷下学宫》这幅作品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对我们现代人也有很大触动,启发着我们对自己的创作方向和学术层面进行不断的思考。
徐行健 (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大学客座教授)
《稷下学宫》这幅作品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荒漠中的绿洲,让我们的心中有一片精神家园,对我们每个人也都有着指导意义。通过这幅作品,我还想到了最近热议的“素描毁坏了中国画”这一争议性观点。韦辛夷先生把素描和中国画紧密结合,把线放大放宽,用自己发明的“型墨法”扩大了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也丰富了中国画的笔墨。由此可见,素描没有毁坏中国画,而是丰富了中国画。
郑训佐 (山东大学书法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书协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
从《灵山法会图》《马陵道》《拾荒者》《闯关东》,再到《稷下学宫》,韦辛夷先生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的这幅作品是从人文的层面上去干预历史、干预社会、经世致用的行为,是极富历史文化内涵和现实启示意义的。我想:《稷下学宫》这幅创作最终造成的社会文化效益和客观意义,远远大于韦辛夷先生当时试图还原再现稷下学宫的主观意义,我相信那些之前没有关注稷下学宫的专业学者们,在看到这幅画后,一定也会非常震撼的。
刘宗奎 (齐鲁晚报副总经理、齐鲁美术馆馆长)
今天的展览以一张作品做学术展,很有新意。看画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作品塑造的核心人物——意气风发的少年非常打动人。韦辛夷先生以淡墨几笔扫过就把一个神采飞扬、辩才超群的少年才俊刻画的活灵活现,这把韦主席深厚的笔墨修养和高超的人物刻画能力表现的淋漓尽致。韦主席把少年辩才作为核心人物刻画,也应该隐含了对青年一代文化自信的期待,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同时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源于传统和历史的根基,更要面向时代、面向未来。
王盛华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顾问)
辛夷画《稷下学宫》不单单是一个机缘巧合,一个是他作为家乡人,有责任有义务去画稷下学宫。第二,辛夷是个有担当、有使命感的画家,是个尊崇历史和注重文化修养的画家。辛夷的视角独特,视野开阔,眼界很高,好读书,喜读书,关注历史和政治,作为画家,应该向他学习。
岳海波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十八大以来,国家一直在提倡文化自信,韦辛夷是美术界有目共睹的文化人,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我想这就是文化自信。最近我家旁边的“土屋村”拆迁让我特别有感触,不多久,花红柳绿的现代化小区将代替这些具有历史沧桑和残缺感的土屋,历史不在。我想,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历史太“历史”了,所以我们就不把历史当回事儿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韦辛夷能尊重历史,再现历史,这就十分有意义。韦辛夷在札记中也提到了“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多个成语,我想他这幅创作的完成靠的也是这种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种自信,是当下中国文化知识分子的一种自信。
宋丰光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我想:没有文化的人绝对画不出《稷下学宫》这么深刻内涵的画,没有经验、担当意识和基本功也创作不出这个精品力作,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韦辛夷做到了。他是我们山东画家要争相学习的楷模。韦主席的画从历史、文化和现代层面上完美呈现了中国人物画的风貌,如此敢于坚持和担当,也是人物画发展中应该具备的精神。韦主席人物画的创作经验和独到见解,对我们也很有启示。
一、坚定的艺术信念铸就丹青辉煌
二、深厚的文化学养构建作品
时代意义
▲展览现场
▲论坛现场
三、艺术巨制体现文化自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