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它是一片河塘,如今即将拆迁或变身商业综合体
蝶变,太东大市场第4次新生
2017年08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人气特旺,家长把孩子举过头顶。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陪伴济宁一代人成长的太东大市场本月底就要拆迁了。说起它的离去,古楷园的居民愿意说它的4次“变身”,市场老保安愿意说它的困顿。济宁人的记忆不会随它的变迁而消失。

  本报记者 孔令茹 范少伟 见习记者 周伟佳 潘宇 谢丽聃

太东市场这地儿
曾是一片大河塘

  6日上午,古楷园小区的住户董兴民把茶水端到门前,摇着蒲扇,看着太东市场门前游人如织。太东市场马上就要拆迁了,昨天,老伴在市场里给他买了短袖衬衫和裤子,质量还不错。当天,不少亲戚也来了,就为了逛逛最后的太东市场,淘点质优价廉的商品。
  “我小时候,太东市场是一片河塘,周围是菜地;冬天,河塘里的冰厚厚的,就和小朋友们到河里滑冰,夏天还会一起到河里游泳,钓鱼……”54岁的董兴民是古楷园小区的老户居民,聊起对太东市场记忆,董兴民仿佛打开了话匣子。
  董兴民20岁左右时,河塘变成了兽医站,当时经常能看到附近村民牵着马、牛、羊等牲口到兽医站排队。上世纪80年代,刘庄社区“村”改“社区”,古楷园小区的平房也变成了楼房,董兴民从原来的村民变为“市民”,不再种地,成为儿童乐园的一位工作人员。
  又过了10多年,兽医站变成济宁市弹簧厂。“那时工人地位特别高,穿着统一的工装,每到下班时间,成群结队拿着饭缸到食堂打饭。”董兴民说,没过几年,弹簧厂效益不好,后来破产了,这片土地就变成了太东市场。
  “刚开业时,人流量比万达都多。”董兴民说,当时的客流量用“人山人海”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除了城区居民,就连李营、接庄等附近乡镇的村民都会坐车到太东买东西。
  “一晃将近20年,这里变得越来越繁荣,不过听说这里以后会变成商业综合体。”董兴民说。
今天门庭若市
当初也曾困顿

  一身制服,一年365天,一干就是18年。42岁的胡忠立是太东市场的一名保安,在即将告别自己工作了18年的市场时,他有万万的不舍。
  胡忠立是微山人,20多年前来到济宁,1999年到太东大市场做保安,这一干就是18年。从最初寥寥无几的商户,到现在的门庭若市,从最初摊位杂乱无章的摆放,到如今市场秩序井井有条,太东市场的每一处变化都被胡忠立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对他来说,太东市场不仅是工作的场所,更像是“家”。
  “前几年我还帮着阜桥派出所的民警一起抓小偷嘞,现在治安好多了,哪还有小偷。”聊起来这经历,胡忠立神色飞扬。
  胡忠立还记得前几年商户生意不好,交不上房租,太东大市场通过降低房租改善困难现状,帮助商户度过难关。“大家都把太东当做自己的家,有什么事都是互相照应。”胡忠立说,现在真要分开了,心里还真不是滋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