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采摘上光伏,挖“穷”根摘“贫”帽
即墨经济薄弱村庄增收各有招术,全市建档贫困户全部脱贫
2017年08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光伏发电项目为村庄带来收入。
   文/片 本报记者 宋祖锋
  扶贫关键在一个“准”字。近年来,即墨灵山镇认准了脱贫路,因地制宜通过发展采摘游、引进手工加工活、光伏发电等适合村庄脱贫的项目,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双增收,仅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10到15万元收入,照亮村庄脱贫路。

村庄建起暖棚,村集体年增加7万元收入
  灵山镇索戈庄村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的乡村,用村支部书记张春连的话说,村里没有企业、没有厂房出租,村集体基本没有任何收入,在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但是村庄采摘资源丰富,今年7月,依托扶贫资金支持,村庄新建起6个暖棚。“暖棚建好后,直接租给村庄的采摘园,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7万元租金收入。”张春连说,索戈庄村在脱贫路上结合村庄采摘资源优势精准“把脉”,通过建设暖棚种植蔬菜瓜果,发展采摘游,整合村庄原先核桃、葡萄、柿子、油杏等分散的采摘园,成立占地近500亩的专业合作社,并注册“大地欢歌”品牌,不但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帮助种植户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
  62岁的赵作永原先是索戈庄村贫困户,因患有高血压干不了重活。今年,村庄建起暖棚后,他经常到合作社的采摘园里干一些除草、打扫卫生等身体力行的轻活,每天能得到50元的报酬。如今,像赵作永一样经常到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有好几户。“成立合作社既可以帮助村集体增收,也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在张春连心里,她计划利用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丰富村庄采摘品种和面积,通过发展乡村采摘游改善村庄面貌,增加村民收入。

盘活闲置资源,村民家门口上班
  日前,即墨灵山镇刘家旺疃村委大院的加工厂房里,今年63岁的村民孙秀兰和其他几位村民正坐在长桌前紧张忙碌着。“现在挣的钱比以前也多了,日子也越过越幸福。”几年前丈夫去世,孙秀兰独自拉扯着两个子女,家庭收入主要靠种植六七亩农田,一年收入仅有3000元左右,生活拮据日子也过得十分清贫。今年3月,村里积极和其他企业进行对接,引进手工加工纸盒项目,孙秀兰和其他几位村民每天早晨吃完饭就来到加工点干手工活,一天下来也能赚个五六十元,工资月结不拖欠,而且还不耽误地里的农活。据了解,该企业不仅每年为村庄支付2万元的租赁费,而且还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村庄有十四五名村民在从事手工加工项目。同样,在灵山镇泊子村,今年5月,村庄利用扶贫资金建起钢结构生产车间,租赁给琴岛电器公司使用,村庄不但每年可得到3万元的租金,同时也方便村民在家门口上班。目前,村庄有20余名村民在车间里就业。
  据即墨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灵山镇泊子村、刘家旺疃等7个贫困村,利用旧村委大院等公共服务场所开设了“富民大院”,引进糊纸盒、手工缝纫等简单易操作的加工活,既盘活了村庄闲置资源,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到4万元,还可为村民每月增加600到1500元的收入,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群众双增收。
光伏扶贫,1年为村庄增收15万元
  除了通过租赁厂房、暖棚增加村集体收入外,光伏项目也是一件扶贫“利器”。去年11月,灵山镇索戈庄村投资12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也顺利并入国家电网。“至今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发电近13万度,一年下来差不多能为村庄带来15万元的收入。”张春连说,通过发展采摘游以及光伏发电项目,今年他们村庄将彻底摘掉贫困村的“穷帽”。
  “村集体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改善村庄面貌以及贫困户生产生活。”灵山镇副镇长单春艳说,通过村集体增收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据即墨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即墨目前已经在27个贫困村每个村庄投资约120万元,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目前所有的光伏项目都已并入国家电网,每年可为村集体稳定增收10万到15万元。近年来,即墨通过多举措精准扶贫模式,不但帮助贫困户顺利脱贫,也让贫困村摘掉“穷帽”。目前,即墨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30个省定贫困村和35个青岛市定经济薄弱村中已有10个贫困村和8个经济薄弱村脱贫摘帽,今年底,所有省定贫困村和青岛市定经济薄弱村都将脱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