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人先画己你是谁取决于你的选择
2017年08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不止一次有人问我,什么样的电影会激发起我写影评的兴趣。我的回答是,有复杂的、经得起推敲的人性内容的,有细腻的、现实的、经得起咀嚼的人际关系内容的,总之,要有“人”。
  廖凡和李易峰主演的《心理罪》,在这方面,很能激发我谈论它的兴趣。
  廖凡和李易峰在这个故事里分别扮演警局的邰队和给罪犯做心理画像的方木,一个是老警察,一个是实习生;一个是老江湖,一个是未经世事的天才少年。他们之间,没有这类故事里常见的那种惺惺相惜到近乎基情的关系,他们从头到尾都在对抗状态,他们的关系,是在对抗中渐进的。先是老人和新人的对抗,很快上升为“经验”与“知识”的对抗,最终变成“人性”的对抗。
  故事里的廖凡是有人性、人情的,他对同事“慢半拍”的痛惜,和万茜的融洽合作,都是这种人性、人情的证明;故事里的李易峰却是冷血的,貌似有感情(和女友的相处),但却徒具形式,只要面临考验,就会显示出冷血以及视他人如棋子、如草芥的本质。于是,乔教授和他有了一段谈话,并且教育他:“画人先画己,你是谁取决于你的选择。”
  为什么李易峰会面对“你是谁”的选择呢?因为,在这个故事里,他和谢君豪扮演的吸血医生其实是一类人,他们都是天才,同样信奉个人至上、知识至上,他人同土,他人是草芥,他们都有人性的荒漠地带,只不过,他还年轻,还没有做出真正的选择,吸血医生却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但他能读取罪犯,罪犯也在读取他,在他用范湉湉作为诱饵设下捕局之后,吸血医生没有咬钩,反而利用他们把警力集中在范湉湉身上的那段时间去做了另外的事。也正是这件事,让李易峰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我对“你是谁取决于你的选择”这句话感触很深。“剩下的取决于你的选择”,在有段时间里,是我的口头禅。因为,我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一直在写娱乐,评述娱乐人物。娱乐类的写作,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方向选择”的事。起初我选择了毒舌、刻薄,选择恶意的揣测,这种写法的效果果然很好,我得到无数赞美,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尤其是在接触到那些被书写的明星之后,我发现,外面漂浮的很多所谓事实,和他们相去甚远。就连那些事实,都未必是真的,你所以为的画人,其实只是画己,你必须要做出选择,选择更得体的表达,选择枪口抬高一厘米,选择更善意的理解,理解人性的灰色地带,对模糊的事情做出模糊的判断,不要急于抛出结论,哪怕只为少暴露自己,少强化自己的恶意。就像我的一位老师说的,她之所以不急着发表看法,是“不想用自己的后三十年去反对自己的前三十年”。
  在我看来,《心理罪》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选择的故事,李易峰扮演的方木选择进入真实的生活,选择体恤别人的处境,了解别人的内心和情感,尽管这个转折,是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得到的。廖凡为他做了人性的免疫激活,那件痛彻心扉的事,将让他免于感染人性的黑暗。一次选择,终身受益。吸血医生是谁、什么来历、被捉住了没有,反而不那么重要了,这个故事里真正的罪,已经得到了缓解,得到了救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