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学一年级新生爸妈一定要做好这些准备
2017年08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孩子升入小学一年级,就意味着要开始长达十几二十年的全天的、规范的学习生涯了。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全力花在孩子身上的一个月的时间,抵3年级以后一学期的时间,抵6年级以后1学年的时间,甚至更多。可见,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开端,这个头开得好不好,它的影响力是绝对不可小视的。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用品清单
  书包,需要考虑其良好的负重性能和使用时的舒适性;铅笔盒,需要朴素实用、容量大、拿取方便;每天削好6支以上的铅笔备用;一把大的削笔刀放在家里,削多量的铅笔,一把小的铅笔刀,放在文具盒中备用;白橡皮;包书使用的8开和16开的厚纸张,或者专用的包书纸;三个大号的文件袋,选择不同的颜色,方便分类语文、数学、外语的相关学习资料。
  无论是在实体商店,还是在网络上购买学习用品,都邀请孩子参与选购的过程。选购的过程是财务交易实际发生的过程,是将来数学学习的实践场所,也是和孩子交流物质生活态度和审美观的过程。
  父母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加以说明,同时也鼓励孩子这样做。在交流中,引导孩子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物品,养成惜物的美德;鼓励孩子欣赏大气实用的产品形象,放弃浮夸粗糙的设计,逐步养成优雅从容的品位。
  一定按时接送孩子
  小学的上学时间,是从上午的8点,到下午的3点前后。与提供全日三餐加点心的幼儿园不同的是,一些小饭桌只提供午餐,这就意味着孩子的早餐和晚餐都需要在家里吃。准备早餐的辛劳和规划晚餐的烦琐,都是没有经历过的父母不能够体会的。如果还有老人可以帮忙分担一些,那就是个幸福,要珍惜。
  早上送孩子,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提早一些出门上班,顺便送过去就好;但是相对于通常晚饭后5点多才接的幼儿园,3点左右就需要接的小学,是需要我们提前做出安排的。如果爸爸妈妈都全职工作,身边也没有老人能够帮忙接送,就会很挠头。
  一年级小学生的父母,一定要提前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节奏做出新的安排,力求“准时接送”。千万不能觉得,孩子晚到几分钟没啥要紧,晚接一会儿也不影响啥。
  为什么要强调这两个“准时”非常重要呢?因为上学的时候迟到,在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注目下进教室,孩子心里必然会不自在;有时候,还需要向老师解释自己晚到的原因——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对这个“迟到”到底该做什么样的解释、负多少的责任,往往就会讷讷不知所言,或心怀愧疚。
  这时候,正常的课堂学习往往已经开始,孩子不了解前面老师讲解了什么、布置安排了什么……等他坐下来,又要慢慢花时间来进入课堂的氛围、跟上大家的进度,结果,这一天孩子都会过得很被动,好像总在追赶大家的进度。
  放学接孩子更不要迟到。“早接”和“晚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心理感受的差别很大。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家孩子没事,在幼儿园就接都接不回来,要接着玩,还不如晚点接。”孩子已经熟悉了幼儿园生活,但小学还是新生活、新环境。每天放学,一站到校门口就能够看见父母迎向自己的笑脸,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欢喜,孩子往往就会兴奋地和你分享他一天的校园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安排好孩子的课后生活
  很多学校开设有课后管理班,或者兴趣班,在放学后再合班统一管理孩子一段时间。据了解,现在大多是校外的机构在放学后先接回,统一管理。选择课后管理机构的原则是,如果校内有,先考虑校内的,校内的通常是学校提供给家长的便利,通常没有费用或者很少费用,同时老师也是学校里的老师;如果选择校外的,提前多打听,最好能够和同班同学结伴去。
  在一年级,孩子的家庭作业量会很少,甚至没有书面的作业;但是,我们每天仍然需要留出最少30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孩子当天的学习和校园生活,帮助他们在逐步融入校园生活的同时,在学习上温故知新、总结方法、循序渐进。
  所以,放学接孩子、安排孩子放学后的学习生活,我们需要预先做一些计划。承担这件事情的人的优选顺序是:父母>高品质的课后管理机构>祖父母>普通的课后管理机构。
一定让孩子按时睡觉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一种新的生活形态,兴奋、紧张、好奇……多种情绪丛生;他们尤其需要按时作息,晚间的休息时间要在9点以前。8点30分洗漱完毕,然后留出一小段自由阅读或者亲子阅读的时间,9点熄灯入睡。
  这样才能够保证第二天上学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状态。如果引导得当,孩子不反感的话,把一些需要背诵的英语或者诗词在临睡前过一遍,会记得更牢。
  大家可以算一下:晚上9点入睡,第二天早上7点起床,刚刚睡够10个小时。这是小学生需要保障的睡眠时间。不可以存着“就晚一小会儿”、“反正孩子以前也睡得晚”、“这个点,反正也睡不着吧”的想法,和孩子一起拖延时间。
  无论孩子之前的睡眠习惯是怎样的,他都要从现在开始,每天的8点前到学校开始学习。只有按时休息,才能够保证第二天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状态。坚持好的生活习惯,就从进入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培养的话,应当更早。
低龄童学习需父母参与
  一年级孩子的学习,是需要家长的参与的。幼小的孩子刚刚暂别了任情任性、恣意玩耍的幼年,乍进入严肃规范的小学校园,开始端正的学习,不适应是必然的。
  这时候,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也是他们进入人生新阶段所迫切需要的。
  都说万事开头难,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和老师合力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动力、养成学习的习惯、找到学习的方法,那么孩子以后会越学越轻松,爸爸妈妈更是会越管越轻松,很快就完全不用管。
  一颗鸡蛋,从里边主动打开是新生命,从外边被动打开就是食物。一年级伊始,我们就要警惕不要和孩子一起在学习上陷入被动。
  很多低年级家长都会自然而然地大撒把,不太用心引导孩子的学习,因为一年级的功课对于成年人来说太简单了,不起轻慢之心都很难,更别说那些在幼升小一役中,如临大敌地监督着孩子提前学了不少知识的家长。
  但是一年级的知识,真的只是课堂上随便听听就会了吗?当然不是。一年级核心的学习任务不是课本上那些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当一个学生;了解并且全然接纳自己作为小学生的身份;能够主动融入学习生活,最好还能够乐在其中;开始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
创造学习氛围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有运动进取型的,就有书香沉静型的;有欢乐搞怪型的,也有宽厚沉稳型的……父母的气质类型相宜相彰或者互相磨砺着搭出了一个家庭气质的基调,然后孩子带着自己的天生气质加入其中,带来冲击的同时,更多地在被熏陶,潜移默化。
  在家庭里,好的学习氛围,就是孩子能够自然而然地看到:每个人都在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才做娱乐自己的事情。
  每个人的任务不同,可以是学习工作,也可能是整理烹饪。没有哪个妈妈会在一下班回家,先追两集美剧再开始安排一家的晚饭,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需要明确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和排序。
  完成当天的学习再娱乐,这个标准,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样的。因为从小就习惯了妈妈日复一日在做家事、爸爸日复一日都在各种形式地忙碌,孩子自己可能会总结不出这个标准,那就说给孩子听,让孩子听到、看到,就能体会到。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课后学习时间以30分钟为佳,最多不要超过1个小时,高效率地利用好时间之后,可以让孩子自由娱乐。现在的小学生,现在的课外生活,最稀缺的就是“自由”。孩子还没有来得及为某一门功课、某一个讨厌的课外班痛苦之前,已经先为“被安排得喘不过气来”痛苦了。
  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孩子不也还是需要父母提供选项吗?在不动声色中,给孩子“自由”的娱乐提供有引导性的选项,也是家庭氛围的建设。妈妈要到附近的公园慢跑,孩子要不要一起去?爸爸最近的课题里,有一些需要查证的资料,孩子要不要来帮忙?奶奶今天要做一道又简单又好吃的菜,孩子要不要一起做?爷爷最近书法练得很投入,孩子来研个墨、展个纸吧……
  在家人做的事情中,有可能就邀请孩子来参与,他的兴趣和特长往往就这样被找到,他的成就感也往往就这样自然而然建立起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