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
2017年08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乐山大佛
□来永华

  稳坐江岸瞰三川,
  面善慈祥耳垂肩。
  佛光普照镇水怪,
  风平浪静竞千帆。

  【附记】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一百六十余公里。它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大佛,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七百一十三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度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依山凿成,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楫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于是,海通和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八百零三年)完工,历时九十年。 被近代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此首记于二0一五年十一月。
  (作者为解放桥社区居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