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护工作者正在抓药。
◥自动煎药器成了患者新宠。
为满足乡镇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使其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张坊镇卫生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国医堂”建设,将其作为提升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新亮点。完善基础设施,外聘济南中医医院等5名中医专家,张坊镇“国医堂”于今年开始接诊病人。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正让中医慢慢走入群众的生活。
文/片 本报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孙风美
完善基础设施
引领患者走进“国医堂”
就医环境和硬件设施,曾是制约基层卫生院发展,造成老百姓不愿前往就诊的一个重要因素,改善就医环境,让患者多种选择也是张坊镇“国医堂”建立的初衷。
中医治疗曾是张坊镇卫生院的薄弱环节,缺少专业中医医护人员、中医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都制约了中医在张坊镇卫生院的发展。
“在上级的帮助下,我们开始着手准备筹建国医堂,希望借此来改善市民的就医环境,让大家慢慢接受中医。”张坊镇卫生院院长翟长庆谈道。
走进门诊大厅,古色古香的环境,四处充满着药香。在各个科室里,火罐、针灸、中药熏蒸床等设备一应俱全,带有浓烈传统特色的国医堂展示在记者面前。
据中医工作者王霞介绍,国医堂的墙壁上张贴着关于中医的健康知识,中药房陈列着各种中药材,中医门诊张贴着中医治病的流程,希望群众在体验中医疗法之余,还能进一步了解中医传统文化和中医保健知识。
在长廊西头,从医20多年的林付良医生正在给患者号脉。“你脸上的痘痘是虚火导致,吃点中药慢慢调养,放松心情。”林付良耐心地和患者交谈着。
他告诉记者,经过卫生院多种形式的宣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中医治疗,最多的时候,国医堂能接诊三四十人。
“张坊镇人口偏少,这样的就医量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想,随着中医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尝试中医治疗。”林付良如是说道。
卫生院副院长苏光建介绍道,除了传统的中医手法,张坊镇卫生院近年来购置了多功能治疗仪、电针治疗仪等大量仪器设备辅助治疗。各个科室能够熟练运用针灸、刮痧、拔罐、敷贴、推拿等临床常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基本满足内科、外科等各个科室的需求。
外聘5名中医专家
帮助患者攻克疑难杂症
“在国医堂建设初期,缺少专业中医医护人员是困扰我们的难题。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治疗,我们乡镇卫生院外聘了5名中医专家。”翟院长谈道。令翟院长没想到的是,这些“老中医”号召力极强。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医生,是骨伤科专家。每当他坐诊的时候,周围村庄的一些腰腿痛患者都慕名而来。
“我腿疼十多年了,一直吃药贴膏药,反反复复没有去根,王医生帮我针灸了一段时间,效果不错,王医生嘱咐我再坚持半个月左右,基本上就能去根了。”前来复查的患者张先生谈道。
在国医堂里,自动煎药机是患者们的“新宠”。据负责煎药的工作人员介绍,国医堂每天至少要煎四五十服药。“现在的年轻人不太会煎药,也嫌麻烦,就直接在我们医院里煎了,我们看着,既科学又省事。”这位工作人员说。
而在林付良的眼中,采取中医治疗不能“怕麻烦”。
他解释道,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治疗见效慢,如果说一服药就能药到病除基本上不可能。“现在的人啊,比较浮躁,要想靠中医一蹴而就完成治疗不现实。”但是中医在攻克“疑难杂症”方面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中医讲究辩证治疗,可以综合调理,一些比较复杂的病症,对症下药后效果慢慢就显现出来,最终得到根治。”林付良谈道。他曾经有个患者,并诊断为“反流性胃炎”,四处求医无果后,通过中医调理和治疗,慢慢恢复健康。
这名患者刚来的时候,还不太相信中医,治愈后他对中医坚信不疑,四处替医院宣传。
“我们也希望在帮助患者攻克疑难杂症的同时,让他们慢慢发现中医的魅力,进而和患者一起探索中医的奥妙。”翟院长如是说道。
□延伸阅读
“老中医”谈中医: “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丢”
45岁的林付良,是商河县卫计委下派的“支农”专家,他从事中医治疗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他对病人常说的就是“别着急,慢慢来!”在他眼中,无论是中医学习,还是中医治疗,都需要一个过程。
谈到自己的学医路,他谈道,自己当时还是“学徒制”,他跟着一位老中医学习识药、开方、调剂……大约六七年的时间,才独立给患者看病,这一看就是二十多年。“每位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样,看病就是学习的过程,即使是现在,我没事的时候,还喜欢翻翻医理书,不断学习。”
林付良比较遗憾的是,在他周围,学习中医的人越来越少,有一段时间,他曾担心中医就此就没落了。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让他又看到了希望。“国医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中医,国粹中医正在被大家慢慢接受。“中医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丢。”林付良说道。怀揣对中医的热爱,退休之后,他决定继续奋斗在中医治疗的工作一线。
每次开药的时候,他都会问病人,能不能吃得了中药。“中药太苦,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避而远之,但良药苦口啊。”林付良语重心长地说。
平时林付良接诊的病人,多是50岁以上的人,年轻人很少来看中医,怎样挖掘年轻人市场,他觉得中医们都得想想办法了。“中医太抽象,现在的孩子们接受不了。”
这不仅仅针对年轻病人,年轻医者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因此,在中医理论中,开始尝试将中医理论简单化,或者中西医结合,便于医者学习。
“而在治疗中,将中医抽象化为具体的最好方法,就是疗效,现在的年轻人都务实,将中医治疗效果展示出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它,了解它,现在医院的硬件设施都基本具备,剩下的就得靠中医工作者不断探索了。”他觉得,中医要让更多的人接受,还得慢慢来!
本报记者 李云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