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执着技术创新的“齐鲁首席技师”
2017年08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亮,现任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电气技术部部长,通过刻苦钻研和执着追求,他从一名普通80后技术工人成长为我市机床行业技术骨干,荣获“齐鲁首席技师”称号,为广大职工树立了岗位成才的榜样。
  2004年,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生活的激情,王亮走出校门,步入了中国机床行业30强企业、鲁南地区数控加工中心行业领军者——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门。他的第一个岗位是在配电室实习。可是上班第一天就遇到了难题。他大学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这个专业偏重于机械设计,电气方面的课程开得较少。面对机床的电气原理图,他一下子懵了,不知该从哪里下手。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拿出上学时那股永不服输的拼劲,抱着图纸一个电器件一个电器件的去对照认识,一根线一根线的去分析揣摩设计者的设计思路。那段时间里,他像着了谜,时时刻刻心里想着电气原理,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图纸,有空就看就研究。看不明白的地方,弄不懂的原理,就翻书本、问老师。就这样,短短7天时间摸透了威达常规产品的电气控制原理,熟悉了上百个电器部件,并能够排除一些简单的机器故障,用15天时间完成了他人通常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实习。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他参与组建了分公司,研制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数控产品,自己工作生涯中的第一套图纸设计、第一台机器调试、第一个函授本科学历、第一个学士学位……都是这段时光里的宝贵财富。同时,机械行业老一辈“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的工作理念,也成为他永远的座右铭。之所以后来能够取得全国比赛团体第三、个人第十二,全省团体第一、个人第一的较好成绩,正是这段时间打下的坚实基础。
  2007年,王亮被任命为数控分厂副厂长。当时数控分厂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大多毕业不久,理论基础扎实,富有朝气,充满干劲,但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为增强他们动手能力,王亮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手把手地教他们调试机床、处理故障,尽其所知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一年下来,电气工段的9名职工全部具备了独立调试维修机床的能力,研发水平也大大提高。2007年至2013年,他们团队共获得省级鉴定3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2项,涌现出枣庄市首席技师1人,山东省技术能手1人,1人荣获滕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王亮也先后获得“枣庄市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机械行业首席技师”、“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等称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13年7月,王亮调到镗铣床基地技术部。这个基地主要生产大型立式加工中心和龙门卧加等高附加值产品。虽说自己是一名老职工,还曾是分公司电气负责人,可是许多产品从没见过,更不要说懂了。面对新的环境和新产品研发的压力,进入基地第一天,他就在QQ留言上写下了“八年一个轮回,我愿意放弃之前的一切从头再来”的话激励自己。那段时间,他又回到了刚参加工作时的状态,把工作放在首位,抓住一切机会去充实自己、锻炼自己。2014年初,一家浙江客户订购的缝纫机生产线进入调试阶段,这条生产线共有23台双主轴立式加工中心,价值近600万。由于在主轴箱部分安装有两颗主轴,不同于常规“立加”只有一颗主轴的设计,常规的刀库无法满足其换刀需求,所以王亮和他的技术团队自行设计了一款特殊刀库,结构及控制方法均属国内首创。他们坚持自己编写控制程序,站在客户角度多方面考虑刀库使用的便利性及安全性,经过近一个月的测试改进,成功将此型刀库运行于生产线上,目前已安全运行3年多,生产线上的23台刀库无一损坏,现在这套刀库及控制方法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
  随着公司高端数控产品越来越多,对电气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6年4月,公司成立了由王亮任部长的电气技术部,负责机床电气产品的研发。他们坚持“大胆创新、小心求证”的理念,紧盯国际先进水平,大胆采用跨领域新技术研发新的平台。目前,他们已成功完成了可自动更换主轴头的龙门加工中心GMC2040U、快移速度达到100m以上的DMC600H等新产品的研发试制;同时与公司信息部联合研发出数控机床运行监控平台,在威达公司的监控室内,就可全程监控机器在客户处的使用情况,机器每天的运行时间、加工时间、故障信息及发生时间等一目了然,并可通过手机APP将这些信息分享给客户,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售后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大大减少了客户停机时间,提高了客户设备利用率,为客户创造了更多的利润。
  为解决公司机床精度与进口机器相差较大的难题,王亮和他的技术团队及时将研发重点转向高端产品。通过几年不懈努力,他们的产品已经远销德国、奥地利、南非等欧美亚非国家。2016年初他们研发出国内首创高速加工中心DMC600H,该产品采用国际先进直线电机设计理念,主轴转速达到每分钟30000转,移动速度达到每分钟120米,通过加工260个直径2mm小孔对比,进口机用时120分钟,国产机用时仅80分钟,双方在加工精度一致的情况下,国产机加工效率比进口机高出1/3,产品价格却是进口机的70%,一举打破了日本同类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垄断,使枣庄制造声名远播,为机床行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文:王晓辉 摄影:刘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