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皇家琉璃”在关停之后失传
2017年08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当环保风暴来临的时候,有些地方就不免用力过猛,失去平衡。在对违法企业严格执法,坚持“零容忍”的同时,各地也要平衡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促进经济不断发展中更好地保护环境。群众需要山清水秀的环境,也需要宜居宜业的城市。
  作为拥有七百余年历史的著名非遗项目,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皇家琉璃”正经历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今年4月起,该地所有琉璃厂因烧煤不符合环保规定而被关停。
  到目前为止,门头沟地区的“皇家琉璃”最终能否恢复生产尚不得而知。如果经由环保部门进一步的“产业性质认定”,琉璃生产确已“跻身”《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推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7年版)》,属于北京市淘汰产业,关停很可能就意味着这一非遗项目的终结。
  显然,这是一种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在这个趋势的背后,可以看到环保风暴与非遗保护之间的某种张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强化环保管控,是践行绿色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当两者之间发生冲撞时,最可取的态度无疑是尽力寻求“双赢”的结果,尽力避免“双输”的结果。
  具体到“皇家琉璃”,环保执法的最好结果应该是,在坚持环保标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相关企业找到一条出路——如果它们能实现由烧煤到烧天然气等的技术改造,如果它们能引进过滤设备让煤烟排放达标,如果它们可以引入现代工艺让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和发展,那么除了被关停,一些企业似乎还可以有其他选择,以免薪火相传的传统工艺因为环保风暴戛然而止。在严格环境执法的同时,有关部门在政策乃至资金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帮助,帮助它们尽快达标复产,岂不是两全其美?相反,不对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考量,“一刀切”式的关停看似公平公正,依法行政的背后也容易产生两败俱伤的结果,不仅非遗项目遭受致命打击,原本理直气壮的环保执法也会因为过于简单粗暴而被公众质疑。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既是政治任务、民心工程,也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清洁生产的助推器。环保执法不是刻舟求剑、削足适履,面对雷厉风行的环保督察,环保执法不能止步于“一关了之”,对环保问题应分类处置,既要及时回应合理的环保诉求,也要兼顾其它——其中,有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更有广大群众的正常生产与生活。也正因如此,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别涛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从未要求环保部门“一刀切”。环保部的“两个态度”也很鲜明:反对部分地方平时疏于监管,污染环境;反对部分地方在环保督查时,采取简单、粗暴方法,片面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
  自环保问题实行党政同责以来,环保早已成为各级党政部门不敢怠慢的“高压”,任何对环保责任的不作为、慢作为和假作为,任何企图蒙混过关、对整改要求的敷衍懈怠,都可能面临着严厉的问责。由此,当环保风暴来临的时候,有些地方就不免用力过猛,失去平衡。在对违法企业严格执法,坚持“零容忍”的同时,各地也要平衡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促进经济不断发展中更好地保护环境。因为,群众需要山清水秀的环境,也需要宜居宜业的城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