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从何而来
2017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中有这样一段话:“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因此“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也就成了泉城美景的靓丽名片。 
  但是,现在很多人有疑惑,没见过“家家泉水”,更不解“户户垂杨”是啥意思,不是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吗?应该叫“湖光山色,户户垂柳”才委实准确呀,老残为啥要说“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呢?老残“脑残”吗?
  先说“家家泉水”,济南府“家家泉水”其实不假,我姑爷爷史金贵最早从东昌府来济南做买卖,经营的是干果生意,无非各种瓜子、核桃、板栗之类,外带聊城特产雕花蝈蝈葫芦,位置就在小布政司街一带,老人家生于1865年,小老残八岁,现在想来,老残是否吃过姑爷爷的糖炒栗子也未可知,所以说也算正宗老济南。小时候我常去老姑家,她家住趵突泉西边旧新街,街上多数人家院里都有盆口大一眼泉井,清澈透底,水到井沿,也不外溢。用水时把桶摁入井中,提出水来,功夫不大,泉水便又汩汩溢至井沿,比现在“腾蛟泉”中打水都方便,这是我亲眼所见,实不为虚。只不过现在旧新街连同附近的土街、斜街、花墙子街、城顶下沿街都埋在了回民小区脚下,再加上现在城市人多用水量大,泉水入不敷出,“家家泉水”也就变得无影无踪了。
  再说“户户垂杨”,这就进入了本文的主题。老姑听姑爷爷讲民间传说:柳树分公母两种,垂雌杨雄。树身婀娜多姿,枝叶下垂仿佛接吻水面者是雌柳,老百姓叫它垂柳,因为喜欢水,因此也叫水柳或涝柳;树身挺拔高耸,枝叶昂首向上者是雄柳,老百姓叫它杨柳,因为耐旱,因此也叫旱杨柳。又据老姑听姑爷爷讲民间传说:栽培柳树苗,倒插而生为垂柳,正插而生为杨柳,因此才有了老残眼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生花妙笔。古话说“垂杨依依”或“杨柳依依”讲得实在是生动贴切。我不是搞植物的,也未考证过柳树苗的栽插过程,只是道听途说,鹦鹉学舌而已。有诗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倒插柳”老济南们知道此传说的很多。
  其实,按照现代植物学上分类,“杨”和“柳”是同科而不同属的两种树木,杨树的枝条向上生长,柳树的树冠向下低垂,二者形态各异,叶片也宽窄有别,不可混同。但听完老济南的民间传说,似乎对垂杨二柳的解释更为妥帖形象,毛主席有诗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所以古人把杨柳合二为一,互为称呼,也就不足为怪了。
  过去济南泉多水多,柳树也多,从有些村名中也可为证,像五柳闸,大柳行头,小柳行村等,就连我小时候住过的信义庄,已靠近英雄山脚下,那庄前的大沟两岸、东头的将军楼前,合抱粗的杨柳树也混杂有几百棵。因此,说老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确实名不虚传,济南市把柳树定为市树更是众望所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