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为媒联东亚 畅通丝路谋共赢
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7日在青岛启幕,500余名大咖齐聚
2017年09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日,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开幕。 李伟 摄
   本报记者 潘旭业 殷萍
  3年内向海要粮300亿公斤,2019年青岛海水稻种植面积计划达10万亩。7日,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开幕,袁隆平发表的《海洋科技与粮食安全》主题演讲备受关注。据悉,作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中日韩、东盟及欧美等36个国家和地区500余位嘉宾与会,全方位、深层次探讨国际海洋合作。

500余名国内外大咖齐聚
  7日,以“东亚联通、丝路共赢”为主题的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将持续到9月8日,来自中日韩、东盟及欧美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两院院士、专家学者等,500多位嘉宾齐聚。
  本届论坛上,“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主任袁隆平发表的《海洋科技与粮食安全》主题演讲备受关注。“我们计划在三年之内培育出一个耐海水的浓度到0.3%到0.9%的高产杂交稻,亩产300公斤以上。希望3年之内把它选育成功,最后发展到1亿亩海水稻盐碱地。以每亩增产最低300公斤来算,可以增产300亿公斤粮食。”袁隆平说,目前我国已经在青岛成立了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计划到2018年示范海水稻面积一千亩,2019年计划十万亩。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举措,是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及日本、韩国海洋合作的重要载体。我们期待围绕‘东亚联通、丝路共赢’这一主题,全面加强海洋经济、科技、人才、生态等多领域国际合作,既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拓展空间,又为实现东亚乃至全球海洋共同发展的愿景作出贡献。”山东省副省长于国安说。
打造东亚海洋命运共同体
  作为本届论坛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东亚海洋合作研究报告(2017)》发布,倡议强化合作意识、拓展合作领域。
  《报告》中提出,要树立东亚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即: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关系、和谐共生的海洋生态关系、包容互鉴的海洋文化关系。
  打造蓝色伙伴关系网络,共推蓝色发展战略对接,共建蓝色经济合作机制,共设蓝色经济标准,共用蓝色经济大通道。
  用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抓手,推进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海运物流效率;便捷签证服务,挖掘海洋旅游合作潜力;协调地区国家在国际海洋通道、公域开发问题上的立场,积极维护共同利益。
  《报告》还提出要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污染防治、气候变化、蓝碳等国际合作,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西海岸设立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总部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推进项目,为推进中国与东盟、日韩深度合作搭建了重要载体。”7日,在2017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开幕式上,青岛市市长孟凡利说。
  据悉,东亚海洋合作论坛是国家战略的体现,对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东亚海洋经济发展、提升新区国际化水平、加快黄岛论坛务实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据悉,作为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2016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71亿元,增长12.3%,总量位居国家级新区前三强。
  下一步,西海岸新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承接做好平台建设各项工作,重点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环保与防灾减灾、海洋人文等领域,推动与东亚国家开展多层次务实合作:加快推进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建设,实现永久性会址主体完工,2018年投入使用。加快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东亚地区国家务实合作,全面提升在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