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博文中学张晓静
她的课堂,让经典名著“活”起来
2017年09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晓静老师在上课
     如何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想必是不少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济南博文中学的张晓静老师探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跟着部首去认字”、用制作微视频的方式阅读《三国演义》,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见习记者 潘世金        

让汉字变得“有温度”
  2001年,23岁的张晓静进入济南博文中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从教十六年,她研究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每一个文字都变得“有温度”。在学生的入学第一课上,她这样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学校:《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后以“博文”指通晓古代文献。她告诉学生,“当我们踏入博文中学,应知道‘博文’之含义是期许我们每一个学子成长为博学於文的少年。”
  在课前,她还带领学生一起“跟着部首去认字”,把部首相同的字聚在一起,讲述这些文字的前世今生。在讲解《那树》一课时,她从“树”的甲骨文讲解导入,让同学们根据甲骨文推测“树”字的造字初衷。
  在张晓静的课堂上,汉字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符号,成为了一个个有情感、有温度的文化象征。“学生在与这些汉字的交流碰撞中,也对传统文化有了自己的理解。”
制作微视频,名著“活”起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张晓静深知阅读对孩子们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国经典名著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但在教学过程中,她发现对于文言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这类书籍。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更通俗易懂地理解书籍内容,张晓静将信息化技术与经典名著完美结合,以中国古典名著连环画为底色,选取《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集结成微视频,教师策划,学生主讲,师生合作,共读名著。“每一个微视频都是由学生自己制作、自己配音完成的。之后我会把学生的作品放在‘天桥教研’微信公众号上展示。”
  据了解,《三国演义》是中学生必读的课外读物,也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一本书,但这样的阅读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让他们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张晓静看来,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打造信息化课堂。现在,智慧教育云平台、互联网+,这些词语已经走进她的课堂,落地生根。
  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张晓静获得了众多荣誉。据了解,天桥区教育局借助“五名一特”平台,实施人才培养战略,积极打造天桥教育精英教师团队,2016年张晓静被评为天桥区名师。
在活动中快乐学语文
  作为一名教师,张晓静表示自己的教学理想是“教出自己,教出特色”。   在教学实践中,她精心设计特色作业,开发出特色系列周记“随心随笔”。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用图式语言,唤醒学生的内部意识,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内省式、体验式的写作。
  除此之外,张晓静也组织过很多与语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优质的活动中感受语文的宽广。母亲节,她策划了一起读诗活动;在课前,她带领学生一起听经典读名篇;在生活中,她和学生一起积累“优美的汉语”,“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逐渐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也慢慢地爱上语文了。”
  十六年间,张晓静的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对教育深深的热爱,她将每一位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也见证了众多学生的成长。“我希望学生在初中的三年里都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感受着语文的美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