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家庭农场,带动90人增收
五莲县马家山庄村村支书王安收带领村民全部脱贫
2017年09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贫困老人到村里的爱心食堂吃午餐。
     本报9月19日讯(记者 隋忠伟 通讯员 李维江 牟守刚 钱玉军) 马家山庄村是日照五莲县石场乡的一个小山村,但由于地处偏僻,耕地面积少,群众致富无门路,一直摘不掉“穷帽子”。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安收带领“两委”一班人,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打长远谱,干实事,改善了村庄面貌,增加了群众收入,使全村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
把党员干部作用
充分发挥出来

  马家山庄村位于五莲县石场乡驻地西15公里,全村59户、172口人,耕地面积191亩,山场面积292亩。作为党支部书记的王安收,深深意识到,只有自己带好头,把党员干部的作用发挥出来,才能把村里的事干好。他认真落实乡党委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坚决落实“村两委”干部轮流坐班制。同时,在村党员中建立“联街、联户、联扶、联富”的“四联”制度。
  市交通局派驻马家山庄村“第一书记”裴志刚自来到该村第一天起,就成为了村中的一员,他周一至周五在村里“上班”。王安收注重发挥“第一书记”作用,遇事就与“第一书记”商议,带领村干部一起访民情、解民忧、干实事。
  坚强的班子,释放了巨大的战斗力。在王安收的带领下,该村通过积极对上争引项目,投资30多万元,将村主干道和村内房前屋后巷道路全部硬化;投资40万元,修建生产路1.5公里,建设了小广场;积极实施改厕工程和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王安收与裴志刚一起积极争取资金32万元,修建16间房屋作为村内的互助养老院。
带领发展多种产业
脱贫有了好路子

  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怎样带领山乡群众致富,实现长效脱贫,防止贫困户返贫,王安收有自己的“谱气”。
  他在全乡带头落实光伏扶贫政策,率先在村办公室房顶安装光伏板,利用16万元扶贫产业资金,建成30KW光伏电站。目前,该项目已并网发电,预计年收益2万多元,其中供电收入30%用于光伏电站的设备维护,70%收入发放给贫困户。
  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王安收带领村民利用30万元扶贫资金,建成了2个扶贫果蔬大棚,计划发展山菜、大棚大樱桃,通过租赁增加村集体及贫困户收益,租金分配按照村集体占30%,其余70%发放给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户的比例。同时,大棚用工优先吸纳周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
  为拓宽致富路子,带领村民增加收入,王安收将自己掌握的苹果、小米种植技术无偿教给了村内的贫困户,发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带头成立青青家庭农场,发展富士、小国光、美国八号苹果、核桃、大樱桃有机水果80余亩,种植黄烟100亩,谷子等杂粮50亩,芋头、大姜50亩,使本村及周边村90名劳动力增加了收入。为提升农产品产值,他筹资220万元新建500吨恒温库、150吨低温库各一座,有效解决农产品储藏难的问题。
让困难老人
吃上热乎饭

  针对村内有劳动能力的妇女缺乏赚钱门路的问题,王安收积极走出去,利用闲置房屋,引进日照一家鞋帮厂,解决本村30余名妇女劳动力务工问题。经过产业带动,让村内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实现了“脱贫不出村,打工家门口”的愿望,让他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提高家庭收入,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解困过程中,王安收发现虽然现在都脱贫了,但是还有部分老人吃饭的困难没法解决。在与“两委”干部研究后,该村利用前期村内建设的16间幸福养老院,在村内开展互助养老。通过严格“两审一评”工作程序,选出16名贫困孤寡老人和5名护理员,在今年7月正式运行,让老人们实现集中就餐,给3名行动不便的老人实行送餐上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