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创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让居民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文化教育
2017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孟杰 通讯员 李庆平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以创建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为总抓手,以“弘扬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柳行”为主攻方向,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依托深厚文化底蕴,融合地方传统特色,打造法治文化新载体,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广场、社区、学校
法治文化宣传随处可见

  近年来,柳行街道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投入100多万元,着力打造五位一体的法治文化载体。
  将法治文化与当地特色资源结合起来,在辖区的杨桥公园、杨柳雕塑公园、经达科技广场和综合文化广场等地先后建起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科技普及和法治宣传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公园。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法治知识用生动的雕塑故事和公益广告形式表现出来,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中轻松学法律、知礼仪、提素质。有条件的社区、乡村也相应建成法治文化小广场。
  同时,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创设了法治宣教中心,设立法治书角,配备各类法律书籍、刊物和音像制品,供广大干群学习阅览。今年,街道在驻地投入200多万元建起集综治、信访维稳、普法、调解、法制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治指挥中心,做到政策、资金、人员三落实,为广大群众无偿提供各类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此外,在各中小学校都建成法治宣教室,配齐相关图画、书籍,聘请司法、综治人员任学校法治副校长,为学生提供各类法治知识教育;利用街道、社区、村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和法治文化宣传墙等阵地,以农村实用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群众易于接受,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化的效果。
举办各类法治文化活动
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为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街道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融知识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活动,丰富法治文化教育软环境,让广大干部群众受到潜移默化的法治教育。
  依托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坚持“文化搭台、法治唱戏”,街道整合民间文化资源,组成济宁欢歌艺术团、佰艺艺术团和柳行街道老年艺术团等民间艺术团,定期深入社区、村、学校、企业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和送法下乡演出活动,把抽象的法律条文、法律观念、法律主张与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相结合,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法律知识。目前,已举办文化惠民演出15场,观众人数达6万多人。
  同时,利用道德讲堂、文化讲堂和儒家讲堂播放“与法同行”——《法治中国》、《以案说法》、《法律讲堂》等节目,开展“与法同行”活动。举办一村一法律顾问活动,从济宁市律师事务所聘请6名律师和法律专家担任街道6个社区的法治社区主任,每名律师担任3-5个村的法律顾问,定期深入社区、村进行普法宣传、法律服务,解答群众的各种法律疑难问题,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9月份,法律顾问进社区普法26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件。
  为保证法治文化建设经常性开展,街道各部门联动,重点完善和创新机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共同参与、优势互补、有序运行”的法治文化工作联动机制和点面结合、全面覆盖的普法教育网络。
  街道工作人员为居民提供政策法规咨询服务。
  驻村律师每周都到社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