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入职快递公司,一开始身为仓库管理员的汪勤金,如今则是一名货运飞机的飞行员。在人们通常的眼光里,飞行员远比快递员体面得多,巨大的职业跨度让他的这段经历显露出“传奇”的味道。
不能否认,汪勤金的经历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飞行员的“光环”,光鲜的新身份也很容易让人忽视他曾经的起点。如果汪勤金当初选择的不是物流行业,而是看上去更为“体面”的职业,很可能就错过了现在他走上的这条发展通道,也就错失了一个“逆袭”的机会。与华丽转身的结果相比,汪勤金身上那股不惧起点低、坚持职业选择的劲头,或许更值得引起年轻人的注意。
对于拥有双学位的大学生汪勤金而言,毕业之后成为一名快递公司的仓库管理员,看上去起点很低。在物流业飞速发展、快递企业接连上市的今天,“快递小哥”尚且谈不上“体面”,在行业整体仍在起步阶段的五年前,就更是如此了。就连他自己也说,家人朋友对他选择这份职业是很惊讶的。换作年轻人在求职时常常听到的劝诫,分明就可以表示为“你怎么干这个”,或者“你应该干那个”。
按照惯常思维,当然也包括现实中常见的例子,就算当了“快递小哥”,或者选择其他低起点的职业,也总是当做暂时过渡。心有旁骛的话,踏实工作就成了妄想。而透过飞行员这个“光环”,应该看到汪勤金在工作上的勤勉。在仓库的努力工作让他成功地升任储备主管,而为了成为一名飞行员,他“恶补”飞行理论和英语,还坚持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熟读牛津词典,做了47500个俯卧撑。”
巨大的付出成就了从快递员到飞行员的“华丽转身”,而支持这份努力的,则是在职业选择之初,汪勤金就已经做过的职业规划。“逆袭”的结果显然不是偶然的,因为就像汪勤金所说的,“要在心中对自己的职业有个大致的规划,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这个职业的发展潜力有多大。”可以想象的是,就算企业没有培养飞行员的计划,汪勤金也更有可能实现“逆袭”。
相比之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像汪勤金这样,勇于自我规划、勇于遵循本心做出选择,要知道,相当多的年轻人求职乃至求学时仍是“稀里糊涂”。所以就有了所谓的一窝蜂选择“热门专业”,就有了千百人竞争一个职位的“公考热”。这些现象所反映的,恰恰是一些年轻人缺乏自我定位,也缺乏对行业职业的了解,只知道“随大流”,一门心思挤进那些看上去或“传说中”的体面职业。这样一来,既压抑了个性、浪费了才华,也容易导致工作后的彷徨与迷茫,以致更加高发的职业倦怠。
从这个角度再看汪勤金的华丽转身,就不难看出其中更深一层的启示。如今的社会环境,已经能够提供给人们多元化的上升渠道,信息社会的来临,则让人们拥有了解行行业业的可能性。能否抓住这些机会,把可能变为现实,个人的选择很重要,最起码做出职业选择时,有勇气做出符合自己“特征”的选择。而作为对这份勇气的鼓励,也需要打破更多的壁垒,就像快递员“变身”飞行员那样,在不同行业或职业之间,开辟更多可供转换的渠道,让更多的年轻人,无论起点高与低,都能通过奋斗实现梦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