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人工耳蜗和康复训练救助,让济宁266名聋儿听见世界
上了半年课,3岁娃开口喊妈
2017年10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4岁的曦曦装上人工耳蜗训练后,已经能清晰说话了。
  接受康复训练后,洋洋已经能和奶奶用语言交流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19日上午,济宁市惠泽聋儿康复中心传来阵阵稚嫩的朗读声。这里和普通幼儿园布置没什么两样,但学生们头上都戴着人工耳蜗或助听器。自济宁市实施聋儿免费康复救助以来,全市已有266名孩子戴上了价值一二十万的人工耳蜗,听到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文/图 本报记者 贾凌煜 李岩松

刚出生双耳失聪
人工耳蜗给她希望

  4年前,济宁市任城区唐口街道的王曦曦(化名)刚出生不久便被确诊为双耳耳聋,听力损失分别为100分贝和110分贝,需要戴人工耳蜗。
  “这个分贝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耳蜗?”时至今日,曦曦奶奶依旧清晰地记得那天的情形。医生一边摇头,一边解释。“孩子的双耳勉强能听到微弱的放炮仗声音,需要做戴人工耳蜗的手术,费用得20多万元。”听闻医生的解释后,曦曦妈妈一下子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看着绝望的一家人,医生告诉他们济宁市有聋儿救助项目,可以免费申请。得知这个消息后,奶奶四处打听怎么办,最后打听到惠泽康复中心。
  那时候,一家人都不愿意出门,更不愿意带着曦曦出门。因为当大家在一起逗孩子玩时,别人家的宝贝都能跟随大人的言语、拍手互动,唯独曦曦,怎么呼喊,都没有任何反应。“明面上没人说,背地里邻居们都议论开来,说我们家曦曦是个小聋子、小哑巴。”回想起往事,曦曦的奶奶眼睛湿润了。
  幸运的是,后来在惠泽康复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经过申请,曦曦2岁时,成功到济南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康复中心的老师说,孩子越小康复效果越好。”曦曦的奶奶说,手术后一个月他们就把曦曦送到了康复中心来上课。
康复训练半年后
喊出了爸爸、妈妈

  “你看这是什么?”在单训室里,惠泽康复中心的孟老师拿着几个人像玩偶,小声询问曦曦。“这是爸爸、妈妈、奶奶。”听到老师的声音,曦曦清楚地回答。
  长相可爱的曦曦很受同学们欢迎。今年4岁的她,到康复中心训练不过一年多,因为康复效果好,她已经成为了毕业班的学生。看到有人来,曦曦丝毫不慌乱,伸出小手,笑着喊:“阿姨好!”。而此时,站在教室外的奶奶则不禁落下了眼泪。
  “来到康复中心后,孩子的进步很大。”奶奶说,在老师的耐心训练下,4个月后,曦曦就能慢慢张口说话了,虽然含糊不清,但好在终于张开了口。6个月时,曦曦喊出了“妈妈”。得知这一消息,奶奶连忙从租住的房子赶来,再次见证了这个奇迹,妈妈更是抱着女儿失声痛哭。
  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的奶奶,如今对“人工耳蜗”的使用、维护已经非常熟悉。刚开始,奶奶还曾担心做手术后会影响孙女的外貌,后来发现自己真是想多了。“外机就跟个发卡似的,卡在头发上就行。”奶奶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描述到。
  孙女进步神速,还离不开奶奶的教导。每天早上8点半,奶奶把曦曦送到康复中心后,下午5点再来接她放学。妈妈打工回家较晚,晚上的做作业巩固训练,总是奶奶陪着完成。“我认识的字少,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认识就去问邻居。”奶奶笑着说,在自己的陪伴下,现在曦曦已经会唱儿歌、背唐诗了。
装耳蜗和训练课
全部都由政府买单

  先天性耳聋患儿,往往无法掌握语言功能,如不进行人工耳蜗移植,将来就是聋哑人。所以,先天性耳聋患儿越早进行人工耳蜗移植越好,这样语言训练也更容易。
  “有专家研究过,聋哑孩子说话,平均需要听3万次,才能说出一次。”孟老师说,在康复中心,现在有126名孩子正在接受康复训练。他们有的已经做了人工耳蜗,有的戴着助听器。而接受孟老师和同事们训练的孩子至今总共已有1016名,90%以上的听障儿童达到了国家一级康复水平。
  为了方便孩子康复训练,曦曦一家租住在康复中心附近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父母打工赚钱,奶奶则负责照顾曦曦。而同在康复中心学习的洋洋(化名),就没有这么幸福了。“姐弟俩都是先天性耳聋,父母离婚后跟我们生活。”洋洋的奶奶告诉记者,家里生活不富裕,现在娘俩每月花300元租住在康复中心附近的一间车库里。这两天,她打听到较远的地方有个每月租金只要70元的房间,这让她有些犹豫。
  “幸运的是,给孩子做手术、做康复,这些家庭不用掏一分钱,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按耳蜗救助和耳蜗外救助类补贴给康复机构。”济宁市残联康复部工作人员说,提交做人工耳蜗申请后,市残联会安排这些孩子到济南做术前检查,如果孩子身体条件适合,从做手术的那时起,各项费用就全部由政府承担。“以前前后费用大概在20多万元,现在便宜了,在15万元左右。”该工作人员说。
  双耳听力损失在80贝以上,就需要植入人工耳蜗。2009年,济宁市政府启动了“0至6岁贫困残疾儿童免费康复训练工程”,经过几年发展,免费康复救助工程将孩子的年龄扩大到9岁。对需要戴人工耳蜗的聋儿,实行“发现一例,救助一例”。从2011年来,济宁市救助的听力、言语障碍儿童达1251名,其中266名孩子享受到免费人工耳蜗救助。仅2017年,就有27名聋儿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