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良在生产车间指导工人加紧生产自动喷药机。
为母亲放弃
“铁饭碗”创业
阳光、洒脱、自信,高高瘦瘦,目光坚定,说话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充满激情,这是“80后创客”德州力维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良给人的第一印象。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高中毕业后的陈良放弃继续读书的机会,收起大学录取通知书应征入伍。1999年,在部队的推荐下陈良考入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车辆运行专业,并最终进入军械研究所工作。“每月收入3000多元,不仅工资高还是‘铁饭碗’。”但考虑到母亲的病情,陈良还是萌生了下海创业的想法。
“想法很简单,赚更多的钱给母亲治病,给家人最好的生活。”2008年,陈良毅然决定放弃研究所的工作,回到德州创业。为了调研市场,他曾在两年内跑遍了全国几十个城市;为了搞科研,他曾在租借的实验室里从晚上10点埋头至第二天凌晨5点;开始创业的3年间,他曾借遍身边的亲朋好友,光借钱人的姓名就写了10页,老父亲甚至将家中唯一的老房子变卖……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的改进工艺,陈良和他的研发团队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条特种橡胶履带和履带底盘生产线、第一台多功能履带运输车、第一台履带式电动滑板车、第一台智能消防机器人、第一台无线遥控履带式升降平台……从2009年下海创业至今,他带领下的力维机械研发出7大类、300多款产品,拥有56项国家专利,缔造了特种履带王国。
打造共享大潮下
的“共享农机”
“不安分”的陈良一路创业一路歌。受共享经济的启发,2016年8月份,陈良开始筹备调研“共享农机”项目。“农机产品具有共享经济的天然属性,尤其是2014年开始,农机销售增长缓慢。”陈良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农户对购买农机产品始终处于一种不确定和犹豫的状态。“公司专利产品履带式遥控喷药机器人、履带式采摘运输车,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但一台喷药机和一台采摘机均两万多,一次性购机成本高、使用周期短,且后续的修理、升级、保养等都需要自己承担,购买显然不划算。”
面对这样的局面,陈良决定试水“共享农机”项目:每年2月份从海南开始一路向北,通过向农户共享租用农机设备,在9月底到达河北与辽宁交界一带,实现区域流水作业,保证农机的使用率。“农机是季节性产品,一般农户仅使用7、8天,一台农机一年至少可以租赁出去100天,按照每天200元租赁费计算,一年即可收回成本。一台农机的使用期为5-7年,第二年至第七年都是纯利润。”陈良称。
对于投资人而言,收回的周期越短,风险越低,回报率越高。而“共享农机”恰恰满足了投资人的所有期待。8月17日,该公司推出共享农机众筹方案,每份众筹金额20000元,权益为一台共享运输车或一台喷药机所有权。公司与认筹人签订协议,负责装备共享租赁运营,认筹人每年可享受最低18%的收益。
面对如此省心、省钱、省力的模式,甚至一度出现“抢购”的情况。市场试验也让陈良获得极佳回报,先期投入的25辆共享农机短短两个月即收回大半成本。借助“共享农机”项目发挥产品的最大价值,成功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
“力维共享植保”
本月28日正式运营
10月17日,记者在德州力维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自动喷药机和履带运输车。据陈良介绍,“共享农机”也叫共享智能植保装备,包含履带式遥控喷药机器人、履带式采摘运输车两款产品,它们拥有和共享单车一样便捷的用户体验,易于果农操作。
而“共享农机”则通过简单的扫码、交押金、开锁,便可轻松使用。陈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例如一个农户有100亩果园,按传统方式喷药,每人每天只能喷药五六亩,每亩人工费用20至30元,至少需要16天、2000元的费用才可完成;而用履带式遥控喷药机器人,每天工作面积可达25亩,4天即可完成任务,总费用只要800元。而且伴随不同的农作物和作业模式,该公司可以提供的产品基本上能满足大众农作物的采摘和喷药需求,农户既减轻了劳动负担又减少了资金投入。
对于市民普遍关注的共享植保装备如何运营?陈良介绍,该项目获得了地方农业机械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力维公司在全国果品集中产区与当地农资服务站合作,成为共享装备服务站。运营装备均采用远程联网管理,实时动态监控,服务站不和用户发生资金交易,只为用户提供相关售后服务,公司按服务站交易量发放服务费。
“现在每天都在加班加点进行生产组装,保证设备如期运抵植保站。”陈良告诉记者,自今年8月份企业以众筹的方式面向全国推出共享植保装备以来,力维植保服务站已达到1370余家,覆盖全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18个省份,平均一天增加4-8家,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10月28日,“力维共享植保”公众号正式上线运营,下一步将根据注册用户的实际需求的统计数据,确定每个服务站的投放设备。陈良预计,2018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铺设一万个服务站,在共享农机行业成为实实在在的领军企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