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载春华秋实,新时代再扬风帆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三十周年发展纪实
2017年10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6年9月,日照航空院士工作站落户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优雅的图书馆。
     本报记者 匡璇 通讯员 乔蕾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三十载筚路蓝缕,砥砺春华秋实。
  盛世平安,万里秋光,新时代奋力前行,续写精彩华章。
  金秋飒爽,秋阳高照。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自己30岁生日。这30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了“立足日照,面向鲁南和半岛经济区,服务山东,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根植地方产业发展,明确了“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办学宗旨和“建设人民满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优质高职名校”的办学目标。立德、乐学、慎思、敬业,学校形成了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具有自身特质的核心文化体系,引领学校在改革创新中砥砺前行。



   技术与人文融通
 毕业生满意度全国领先

  作为一所职业院校,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彰显出高职特色。学院践行“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办学理念。确定了“有扎实专业知识、精湛技术技能、良好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历经30年的努力奋进,目前学院拥有校舍建筑面积42.6万平方米,校内技能训练中心7.98万平方米,图书馆2.76万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4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60.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5个。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1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33个。
  记者在学校的钢铁冶金仿真模拟实训室看到,黑色冶金专业的学生们正坐在电脑前进行仿真模拟操作训练,“主机将任务指令发送给每台电脑,学生通过软件程序,完成机械设备的动作编程。”冶金教研室主任王建珑介绍道。这个仿真模拟实训室,基本上囊括了钢铁冶金所有生产模块,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扎实掌握钢铁冶金生产主要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
  像这样的专业实训室,是日职大多数专业的“标准配备”。学院今年还将建设价值400万元的VR实训室。建成后,学生可以不用到现场,就能够体验真实的、不同状况下的工作环境,进行实景操作练习,为步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
  2012年,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全国参评就业50强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日职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排名第一;山东省人社厅近两年开展的网络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满意度分别为86.01%、89.06%。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根植日照产业发展
 探索特色培养模式

  多年来,学校根植日照产业发展,形成了“日照发展和培育什么主导产业,学校就设置和建设什么专业”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十二五”以来,着重培育打造智能制造、汽车服务、创意设计等10个专业群和水产养殖技术、旅游管理等8个特色专业,面向日照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培养的在校生规模数万人以上,优势办学资源更加集中,人才培养针对性更强,服务面向更加精准。
  据介绍,日照80%以上的水产养殖企业由该校水产专业教师进行技术指导;牵头75家单位组建日照市建设、创意设计2个职教集团;60%以上的乡村旅游规划由该校旅游专业教师和学生承担。学校在促进山东沿海地区渔业生产转型升级,日照工业强市、旅游富市、县域经济发展中作出了贡献。
  学校构建校企合作动力机制,不断创新“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探索出“校内设厂、厂内设校、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校企共建二级学院4个,与韩国现代集团共建现代汽车学院,实行理事会管理;与中兴集团共建中兴通讯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与五征集团共建五征学院,探索现代学徒制;与山东网商共建电子商务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国兵说:“我们专业整体的就业现状是供不应求,学生在实习期即相当于已就业。”他介绍到,日职与江苏沙钢集团合作探索建设厂内学校,与1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江苏沙钢集团、中天钢铁集团、日照钢铁集团等企业合作成立订单班。
  2017年9月19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并将在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设立“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
  学院创新实践以项目驱动教学的“导师项目制”,推行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
  2007年成立的赛森工作室,是学院创意文化中心最早的教师工作室。毕业生刘聪和同学在学校的文化创意中心分别成立了创森室内外设计工作室和翰森室内外设计工作室。
  从一名在赛森工作室学习的学生,摇身一变成为赛森工作室的合伙人,去年,她们的收入均达到了十万左右。刚毕业三年就拿到这样的工资,这对于很多同在日照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不可想象,但在日职文化创意中心,已成为现实。
  依托“金种子”计划、众创空间项目孵化具有科技含量的创新创业企业,打造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产教园区、日照智慧城市研发中心等3个创新创业平台,建设38个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文化创意中心赛森工作室成立5年来,通过项目实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65名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
 双师双能提升教学
 人才强校群英荟萃

  在2011年示范院校建设验收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构建教师“导向进阶式”成长机制,目前拥有专任教师667人,兼职教师26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学位的602人,占比90.2%;具有高级职称的198人,占比29%。
  这支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82.63%,教务处长张永花介绍道,“岗位互通、专兼互聘”双师教师培养模式,是打造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的重要措施。“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立岗位互通机制,协同开展教学与生产,促进专兼教师互助互学,实现双师双能。”
  现代汽车学院专业教师冯德军已经在这里执教近10年,他说:“我很幸运,刚来就赶上出国参加技术培训的好机会。”从2008年到现在,现代汽车学院与韩国现代汽车合作办学,目前已有42人次到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天安研修院进修。中德SGAVE项目实施以来,项目组教师分批赴德国接受汽车专业技能及教学方法培训。
  此外,学院还与惠普、中兴等企业共建15个企业师资培训基地,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本科院校共建8个师资培训基地,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铭传大学、韩国新星大学等高校共建3个境外师资培训基地。
  数字背后承载的是“巨变”。近5年,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5项,省部级基金项目30项;拥有泰山学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
 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校园文化芳香四溢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自办学以来,以人文素质教育工程为载体,构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打造了人文职业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卓著,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2017年7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以全省唯一一所高职院校的身份成功入围全国文明校园推荐名单。
  学校在校区建设、景点规划、建筑命名等方面融入人文与职业特色,学校投资500万元打造的校园地标性文化景观——日初文化墙,融传统文化和职业文化为一体,以浮雕形式展现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景观。
  以学校建校30周年为契机,扩建校史馆,通过建设原校址缩略图标志物景观,还原学校重要历史节点及主题建筑,开展校庆主题活动,举行优秀合作企业进校园活动,营造一种“人才强校、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的质量文化氛围。
  在学校文化培育、提炼和形成过程中,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把创新意识、诚信观念、服务理念、敬业创业等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使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做到以优质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搭建人人出彩的校园文化舞台。重点打造卓越论坛、书香校园读书月、感动校园人物等七个制度化文化品牌。
  经过不断的努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和实践成果丰硕。先后取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擎起人文旗帜,打造高职特色校园文化”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等傲人成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