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省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将达441万人
“医养结合”让老人快乐度晚年
2017年10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解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迫切。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床位周转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供不应求。未来,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综合因素考虑,需要进一步细化医养结合模式,从而形成完整的医养结合网络。

  本报记者 陈晓丽    

  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需要医疗专业人员
  22日上午,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院区(济南善德养老院)深入省城多个社区,开展了“专家义诊进社区,健康服务到身边”的义诊活动,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内分泌科等多科室医护人员现场为市民解疑答惑,提供了日常保健、慢性病防治等科普知识。
  据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院区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开诊,设立在其中的山东济南养老服务中心(济南善德养老院)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托管经营,共设立了800张医养结合床位。据悉,该项目正是适应济南市老龄事业发展需求,解决养老难题的重点民生工程。
  “我们这里入住的老人平均年龄能达到80岁以上,九成以上都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院区副院长、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庆博告诉记者,大部分老人都患有多种慢性病,无论是居家还是普通养老院,都没有能力妥善照顾,尤其是碰到老人身体不适,更是手忙脚乱,只能一次次往医院送,“医养结合就是为了重点解决这类老人的养老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省城其他不少医院和养老院也设立了医养结合床位。在济南市历下区人民医院托老病房内,一共住着60余位老人。“我们收治的都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不少人身上连着医疗管路,数病缠身,大部分老人只能完全卧床,能下床活动的没有几个人。”托老病房护士长许靖华告诉记者,按照所患疾病划分,患有三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人能占到一半左右。
  相关数据统计也显示,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需求正在逐步释放,近年来,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据山东省卫计委统计,山东省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900多万,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多。初步测算,到2020年,全省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将达441万人。
  养老服务人员少制约“医养结合”发展
  据介绍,目前山东省1900多万老年人口中,约97%居家养老,2%依托社区养老,只有1%左右能进机构养老。山东要实现9064(90%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的目标,养老机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然而,眼下公立和民营医养结合机构发展不均衡、养老服务人员少等成了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想用一个模式解决医养结合的问题不现实。”周庆博告诉记者,需要根据老人自理能力、患病情况、家庭状况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医养结合模式,在专业程度上进一步细化,构建完整的医养结合网络。“对于患有多种疾病、病情较重,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需要进入由医疗结构承办或支撑的养老机构”。周庆博表示,有一定自理能力,同时又有老伴照料的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卫生中心与医院联动给予一定的医疗保障。
  “医养结合”的路虽然已经明确,但在执行中仍需要克服一些障碍。周庆博告诉记者,自2016年3月底试运营至今,济南善德养老院由于设备、人员等高额成本投入,医养结合难以盈利。因此,未来还需要政府政策提供一定支持。
  在医养结合的医保政策方面,周庆博介绍道,目前我省有长期护理险,不过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需要,导致一些家庭只能望“医养结合”兴叹。未来如果医保政策报销力度能进一步加大,医养结合势必可以让更多老人受益。
  同时,养老服务人员少也是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周庆博表示,由于可能要为老人端屎端尿、翻身喂饭等,再加上老人情绪有时波动较大,护工工作辛苦并且待遇不高。“这份工作需要极大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要能坚持下来才行。未来如果政策给予支持,他们的收入水平能有所上升,可以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的就业吸引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